第12版:旅游天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7月24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山西临汾:

威风锣鼓在景区擂响

蒋欣雨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7月24日   第 12 版)

  浮山庆唐观锣鼓队在第二轮PK中表演《尧都雄风》。
  主办方供图

  山西临汾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一景。
  资料图片

  扫码观看视频

  山西省临汾市历史悠久,古为帝尧之都,又称平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作为一种民间传统打击乐表演艺术,威风锣鼓在临汾生根发芽,融音乐、舞蹈、击鼓技艺于一体,以击奏多姿、威武雄壮著称。传承4000多年的威风锣鼓,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日,“临汾锣鼓直播PK大赛”在线上线下同步奏响,来自临汾市的8支特色锣鼓队以两队对垒、直播PK的形式角逐“金鼓王”称号。全赛段直播吸引1349万人次在抖音直播间内观演,观众以点赞、打赏表达支持。

  锣鼓竞技 点燃直播

  在临汾,各个锣鼓队每逢节庆总会当街竞技。如今,借助线上直播这一形式,锣鼓表演走上“云端”,PK竞技的火热程度更上一层楼。临汾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大赛是将直播PK这一新媒体手段与当地锣鼓文化特色相结合的创新尝试,通过直播PK,传统赛事得以突破地域限制,让更多网友得以观看,增强体验。

  首场直播PK赛在洪洞传统锣鼓队与浮山庆唐观锣鼓队之间展开。在临汾市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下称“大槐树”)的祭祖广场,洪洞传统锣鼓队的队员们头戴白毛巾,脚蹬黑布鞋,在欢呼声中登场。

  一声洪亮的吆喝后,队员们扎开马步,挥动双臂,广场上响起一阵阵铿锵有力的锣鼓声。尽管洪洞传统锣鼓队队员的平均年龄已超过60岁,但他们打起锣鼓来依然气势非凡,宛如猛虎下山。

  67岁的程北成是队伍中的一员。作为洪洞县威风锣鼓研究会会长、“洪洞传统锣鼓”传承人,程北成的“鼓龄”已有50多年。赛前,程北成信心满满地说:“我们虽然年纪大,但精气神可不比年轻人差!”

  与之对垒的浮山庆唐观锣鼓队也不甘示弱。迎战的“先锋”鼓手张青云目光坚毅,打出的鼓点有急有缓。在单人PK环节的表演中,他演奏的《擂鼓出征》将现场气氛推至高潮,还向观众展现了“换锤”绝活。开场仅一小时,浮山庆唐观锣鼓队在抖音直播间里已获得近百万点赞。

  据浮山庆唐观锣鼓队负责人介绍,为了筹备此次直播PK大赛,队员们的热情都十分高涨,“一听到锣鼓的声音,心里就发热,想赶紧去敲两下,打起鼓来就更有劲了”。

  后续两轮PK中,两支队伍分别演绎了《乱撕麻》与《庆唐观曲牌》。最终,综合PK结果与评委投票,浮山庆唐观锣鼓队胜出,挺进决赛。表演过程中,两队的精彩表演不仅获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也引得观看直播的网友叫好称奇,“洪洞加油”“洪洞人杰地灵”“为浮山鼓队点赞”等弹幕不时刷屏。

  临汾市文旅局副局长张龙梅在锣鼓直播PK大赛现场表示,此次大赛借助科技力量,突破地域限制,让临汾威风锣鼓这一文化瑰宝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更多外地的朋友、年轻的观众跟着锣鼓走进临汾、爱上临汾。

  根祖文化 传承弘扬

  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槐树”占地3.5平方公里,由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民俗游览区、汾河生态区、根祖文化广场五大主题板块组成。2008年,大槐树祭祖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次直播PK活动就在大槐树举办,不少游客“慕鼓而来”,在鼓声中畅游大槐树,感受根祖文化。

  “临汾以根祖文化闻名,起源于尧舜时期的威风锣鼓也是在临汾扎根发展的,在‘大槐树’举办锣鼓比赛,是两种非遗文化的碰撞。”山西省威风锣鼓代表性传承人张勇介绍,如今“大槐树”时常举办非遗类演出与活动,积极将非遗引入景区。除了本次直播赛事,大槐树还在节假日上演五虎爬山、祭祀舞蹈等非遗演出,《古槐密盒》《科举风云》等互动表演和传统婚庆、舞龙舞狮等民俗表演广受欢迎,实景演出《大槐树移民》在旅游旺季时更是一票难求。

  “大槐树景区结合自身文化特点,引入了洪洞道情、晋南威风锣鼓等地方特色非遗项目,吸引游客沉浸式体验浓郁的三晋风情。”大槐树祭祖习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范忠义表示,在锣鼓声中追寻根祖文化,让游客心潮澎湃,游客在锣鼓声中不仅听到了历史的回响,也感受到了洪洞的文化氛围和临汾之美。

  “非遗+旅游” 融合发展

  近年来,临汾文旅市场亮点频出,非遗文化火热出圈,“非遗+旅游”逐渐成为临汾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面向。

  在张勇看来,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要创新人们体验非遗的方式,深入展现地方文化,以文塑旅。

  为了持续擦亮临汾锣鼓的文化名片,当地文旅部门借助直播和短视频平台不断扩大锣鼓文化传播渠道。过去一年,超9000场“威风锣鼓”主题直播在抖音上演,累计观看次数达1827万,同比增长超4倍。

  今年年初,临汾举办了一场“村晚”活动,吸引超1500万网友线上观演。此次“村晚”活动既有传统曲目表演,又有创新编排的簸箕音乐,用唢呐、锣鼓等乐器,演奏《孤勇者》《We will rock you》等中外流行音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引起热烈反响。

  除了创新非遗的呈现方式,临汾还找准非遗与旅游的契合处、联结点,以旅彰文,将非遗文化引入旅游空间。

  目前,临汾已在多家景区开展了非遗进景区等活动。2022年,花鼓、木偶、锣鼓、戏曲、面塑、绣球等多项非遗项目齐聚云丘山景区,通过非遗项目表演、非遗技艺展示等形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2023年,浮山县在寨圪塔康养景区开展浮山乐乐腔、浮山木偶、二鬼摔跤、浮山花鼓、八音会等非遗民俗展演。今年“五一”假期,临汾市举办地方特色浓郁的文旅活动 130 余项,翼城花鼓、威风锣鼓等系列文化活动精彩上演,带动旅游热度不断攀升。

  据统计,今年“五一”假期,临汾全市44家A级景区接待游客超过152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430.21万元,同比2023年分别增长4.13%、4.72%,带动相关行业消费16.32亿元。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非遗体验正在成为临汾文旅新引擎。“地方文旅要协同发展,临汾旅游发展对非遗文化传承有所助益,非遗文化繁荣也能进一步提升临汾旅游的知名度。”张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