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焦点关注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7月19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绿电”这样诞生

本报记者 王 丹 何欣禹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7月19日   第 08 版)

  夏日,走进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韶口乡韶口村,远远望去,水库的开阔水面上,一排排深蓝色的太阳能光伏板一眼望不到头。走近来看,水面下方,活泼的鱼儿竞相追逐。

  水上发电,水下养殖。2020年起,万安县与三峡新能源万安发电有限公司合作,在仙人港水库等闲置水面及周边抬田区域上千亩水域上,建成了54兆瓦“漂浮式”渔光互补光伏发电区。

  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总经理王强介绍,这里的水库已经转变为生态渔业产业和清洁能源生产示范基地。村民曾广平是这里的鱼塘承包人,他说:“以前从没想过水面上也能发电,还不占地方。”

  “光伏发电与渔业养殖都会占用大量土地和水面资源,‘渔光互补’模式开创性地把两个产业有机融合,一举多得。”行走库区,韶口乡党委书记邱野向记者介绍。

  韶口乡的另一个村——梅岗村,谋的则是“地上发电、地面种草”的差异化路子——地上同样装太阳能光伏板,下面种牧草,目前已建设38兆瓦“打桩式”农光互补发电区。

  自2021年6月首批并网发电以来,韶口乡“渔光+农光”项目累计发电约2亿千瓦时。项目完全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发电约1亿千瓦时,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每年可减少空气污染物排放约9.7万吨。

  在万安县,除了光,水、风也能发电。近年,万安依托绿色生态资源优势,推动水、风、光多能互补一体化、产业化、集群化发展。

  万安是一个缩影,在江西,清洁能源产业四处开花。按照“分布式与集中式并举、优先就近就地利用”原则,江西加快提升风电和光伏发电占比,因地制宜推动农林生物质和城镇生活垃圾发电。

  ——在宜春市靖安县三爪仑乡和宝峰镇的崇山峻岭间,国网新源江西洪屏抽水蓄能电站利用高低不同的地势,通过低抽高发,以“调峰填谷”的独特优势,促进电力消纳。

  ——在赣州市崇义县乐洞乡,“绿电”从龙归风电场输送到千家万户。江西省最大的高山风电组成项目之一——兴国茶园风电场,年发电量约2亿千瓦时,可为当地每年节约标准煤约8万吨……

  ——江西洪城康恒环境能源有限公司是南昌市的生活垃圾处理地,“年处理100万吨生活垃圾。”公司副总经理龚宇亮告诉记者,“垃圾焚烧发电时产生的烟尘、氮氧化物等经过先进烟气处理工艺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才排入大气,真正实现‘垃圾’变‘绿电’。”

  ——上饶市拥有国家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组件产能占全球的4.5%。这里集聚了晶科能源、信义光能、海优威新材料等龙头企业,形成了“硅片—电池片—辅材—组件—应用”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条。2023年,全市光伏新能源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600亿元。

  “2023年,江西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已超过火电。”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省能源局局长温俊杰表示,截至今年5月,江西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3536万千瓦,占全省总发电装机容量的55.2%。绿色,已成为江西省电力装机增长的主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