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华侨华人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澳大利亚中国东北总商会会长姜建新——

搭建中澳合作的商务和文化之桥

杨 宁 刘欣欣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7月17日   第 06 版)

  澳大利亚中国东北总商会成立8年来,会长姜建新带领商会积极搭建中澳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桥梁。

  中西文化结合

  1988年初,姜建新看中澳大利亚的市场潜力,决定到该地投资建厂。“我在东北当时也经营着纺织生意,我看好澳大利亚纺织产品的市场前景。”姜建新说。

  姜建新在搭建公司团队时中西合璧,既招聘本地人组成销售团队,也在管理和生产上融入华人智慧和力量。“澳大利亚人性格比较热情,善于和客户交朋友、跑业务,也了解当地的法律。而华人一般都比较内敛,有耐心反复修改样品,能保证交货期限和质量。”姜建新说。

  “华人企业管理细腻,尤其是在制衣这样较长的产业链上。”姜建新说。在本地人开的公司中,一般每个员工只负责一个生产环节,但是姜建新一般培养员工多掌握一项技能,以防员工请假而导致临时的用工困难。他笑着说:“我们有一句古话叫‘技多不压身’嘛,他们外国人也觉得这个模式管用。”

  中西结合的公司中,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有时会引起“文化冲击”。“这个时候就需要中庸之道,我去做中间人,分别对他们做思想工作。”他回忆说,“和平相处和共事,就能化解东西方文化之间的误解,实现共赢。”

  助力青年创业

  澳大利亚中国东北总商会成立于2016年。“在东北商会的8年,对我来说是一段有付出而又有收获的美丽插曲。”姜建新笑着说。

  成立东北商会的初衷,是想让在澳大利亚的东北人,有一个“东北老乡的家”。姜建新道:“我们是从零开始,一开始我们还在悉尼码头上招募会员呢!”

  商会汇聚了各领域的优秀企业家,定期举办商业讲座,积极鼓励年轻人创业。姜建新说:“中国人有重视传承的传统,我们商会年纪比较大的企业家尤其关注年轻人创业。”

  姜建新还强调,一些商会成员初入澳大利亚市场之时,为当地高昂的商品价格所吸引,急速扩张生产规模。“澳大利亚没有人口红利,一个工厂几百块钱的衣服可能一年才卖出去几件。”他说,“所以我常常告诫他们,一步一个脚印,欲速则不达。”

  在新冠疫情期间,商会成员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疫情让物流和资金停摆,年轻人创业遭受寒冬,姜建新给青年企业家打电话,给他们建议。姜建新还以低廉的价格,为有需要的会员提供自己拥有的仓库,以应对疫情期间高昂的仓储和物流成本。他笑着说:“我们还动员大家点外卖,优先点我们会员开的餐厅。小到餐饮,大到房地产,我们都相互扶持。”

  热心服务家乡

  “作为一个民间社团,不仅为成员考虑,还要对社会负责,履行好我们的社会责任。”姜建新说,“我们经常做公益,想给中国和澳大利亚社会作出一点贡献。”

  疫情刚开始时,商会向侨办捐款驰援武汉。在澳大利亚,他们也积极服务华人群体,向当地的慈善组织捐款,并在春节等传统节日举办养老院慰问活动,送上礼物。

  姜建新说:“中国和澳大利亚在经贸领域互补性很强,我很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我们华侨华人都很关心中澳关系发展。”

  他提到,民间力量需要为外交服务,在与澳大利亚政府官员交往时,他们积极向政府游说,也加强和中国侨务部门之间的联系,经常拜访中国在澳大利亚的使领馆。商会在春节等传统节日举办的庆祝活动也会邀请当地官员,大家一起包饺子,把象征着吉祥、好运的钱币一同包进饺子里,寓意着新的一年万事顺遂,让澳大利亚人也“感受一下中国人的习俗和文化”。姜建新表示:“我希望商会能发挥桥梁作用,架起中澳合作的商务和文化之桥。”

  姜建新还心系家乡,努力促成与家乡的合作。2023年7月,商会与到访的吉林侨务企业代表团举行了多个项目的合作签约仪式,将松花江畔与悉尼港湾的情谊紧紧联结。“每年我都带一个代表团去东北三省考察,若有合适的机会,我们就会达成投资合作。”他说,“为家乡作贡献,是一件快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