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海外学子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7月04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让更多人了解中国艺术

本报记者 周姝芸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7月04日   第 08 版)

  刘佳珊在哥伦比亚大学留影。
  受访者供图

  刘佳珊出生在河南省,她说:“小时候春游在博物馆参观铜器时,我就对中国历史文化很感兴趣。河南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长达3000多年的时间里,河南曾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作为河南人我深觉有传承中国文化的使命感。”

  大学时,刘佳珊在美国留学,学习东亚艺术史和艺术管理,在对文化与艺术有了更深研究后,她有了新的体会。“我们的文化如此深厚、丰富,作为一名留学生,我想探索更多形式来呈现中国文化,让更多人听到我们的声音。”

  学业之外,刘佳珊开始积极创办与中国文化与艺术相关的活动,有不少都在当地获得广泛关注。“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和朋友举办了一次艺术疗愈活动。”刘佳珊介绍道,“这次活动我们拿到了哥大教育学院奖学金作为赞助,是一场非营利性的演出,约有100人参与。我们邀请了纽约华人艺术家,通过音乐演奏、艺术装置等不同形式传播中国文化。有很多外国观众说这次活动让他们从体验和故事的角度了解了更为立体的中国。”

  “去年,我在纽约一家亚洲艺术画廊举办了一场小型论坛。纽约的大部分画廊是外国人开的,展示的作品也主要是外国人的,但这个画廊的3名创始人都是中国女生,她们在艺术领域深耕已久,画廊积极支持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展出。论坛上,我们讨论了艺术创作灵感、亚洲艺术在国际舞台发展的趋势,以及中国当代艺术家如何更好在海外扩大影响力。”

  刘佳珊在国内社交媒体平台运营着自己的账号“Karlie佳珊”,主要分享留学生活和艺术文化内容,累计粉丝量超过20万。“在论坛上,我向中国创作者们分享了自己做账号的经验。”刘佳珊说,“我希望大家一起努力,让中国艺术不仅在国内,也能在海外线上得到更广泛传播。”

  不久前,在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典礼上,刘佳珊身穿汉服亮相,成为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那天,我不仅穿了明制汉服,还戴了簪花,一个会做汉服造型的朋友帮我打造了妆容。”刘佳珊说,“穿上汉服以后,几乎所有走过的路人都会回头看我,还会好奇地问我的装扮是什么,从头饰、衣服到鞋。我向他们介绍说这是中国的汉服,不少人都夸它好看,我的心底生出由衷的自豪,希望更多人看到我们的服装,了解我们的历史和文化。”刘佳珊说。

  对于回国之后的发展,刘佳珊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规划。她说:“我想做与艺术教育相关的事情。在纽约上学时,我发现策展人需要学习西方哲学相关思想,而我们的中国哲学、历史博大精深,我想把艺术教育和国学结合起来,碰撞出新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