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万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瓷上笔墨“潮”起来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6月26日   第 07 版)

  47岁的尹志军手握沾满颜料的笔,笔尖落在泥坯上,笔锋回转间,横竖撇捺等笔画与瓷泥融为一体。以泥坯为纸、以颜料为墨,与传统书法纸上落笔不同,陶瓷书法作品还得经过窑火的淬炼,才算真正完成。

  走进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陶艺街20号的“字非字”陶瓷书法非遗工作室里,景德镇陶瓷书法非遗传承人尹志军正在向他的学生讲解陶瓷书法技巧。工作室的作品展厅内,造型风格各异的作品陈列其中,自由灵动的笔画线条与青花釉里红形成对比,带来特殊的视觉效果,也让人不禁疑问:“是字还是画?”

  “书法和陶瓷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尹志军说,陶瓷与书法的结合成就了一门独特的艺术。

  聊起书法,尹志军打开了话匣子。出生于湘西农村的他,因爷爷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从小就对书法有着浓厚兴趣。20多年前,尹志军考入景德镇陶瓷大学,在学校创作氛围的影响下,他尝试将书法写在泥坯上,激发出全新的创作灵感。

  相比于传统书法,陶瓷书法不仅要在笔墨线条上下功夫,还要充分了解陶瓷材料性质、色釉以及烧制温度等,拉坯、利坯、吹釉等传统陶瓷制作工序也得掌握。

  这些积累非一日之功。为了充分学习中国传统书法,尹志军向多位书法家拜师学艺。同时,景德镇保留完整的手工制瓷技艺体系,和遍布全城的陶瓷从业人员、手工制瓷作坊,也给尹志军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

  2019年,尹志军入选景德镇市非遗传承项目“景德镇陶瓷书法”代表性传承人,他开始思考如何让传统之美更好地融入时代。

  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传统陶瓷书法主要在杯碗瓶罐等器皿上创作。尹志军在深入研习各类书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文字笔画拆解后,结合色彩、设计和绘画,表达出与传统陶瓷书法不同的主题——“字非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先后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江西省博物馆等收藏。

  “‘字非字’是对立统一的概念,字是传统书法艺术,‘非字’则是在此基础上对汉字的解构与重组,进行二次创作。”尹志军认为,只有不断学习了解传统文化,才能在创作中将传统陶瓷书法与现代设计元素结合起来。如今,尹志军创作的陶瓷书法作品已融入茶具、家居、装饰等生活用品和工艺品中,深受年轻人喜爱。

  为了让陶瓷书法技艺发扬光大,尹志军作为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十分注重培养新生代技艺人才。截至目前,他已培养了上百名手艺人。

  据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中心统计,景德镇市现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899人,其中国家级11人、省级以上190人。从事不同工序的手工制瓷工匠不断进入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他们既师从古法又大胆创新,不断让老手艺在传承中“活”起来,让非遗在创新中“潮”起来。

  “用当代艺术作品书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新故事’,是我们这一代非遗传承人必须要做的事。”尹志军说。

  (据新华社电  记者黄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