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学中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中文助力职业梦想

甄 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6月21日   第 11 版)

  招聘会吸引了不少高校的来华留学生参加。
  甄 文摄

  招聘会上,来华留学生正在向工作人员咨询。
  本报记者 赵晓霞摄

  近日,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主办、北京大学及北京海外学人中心协办的“2024来华留学人才招聘会暨京津冀国际青年人才‘双百’对接会”(以下简称“招聘会”)在京举办。招聘会当天,共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60余所国内院校的近1800名外国留学生参加。

  数据显示,自2016年至今,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已成功举办9场来华留学人才招聘会,共汇集了近330家用人单位参展,吸引了近2.5万名国际学生参加。招聘会的成功举办,为中国企校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也为来华留学人才在华实习、就业和创业搭建了平台。

  会讲中文是加分项

  在华为技术(亚太)有限公司的展台前,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北京大学大四学生陈仪,正以一口流利的中文与工作人员交流。“我对华为公司一直抱有浓厚兴趣,这次想来了解他们的岗位情况。”她满怀期待地说。

  陈仪的中文水平与专业素养给华为技术(亚太)有限公司的现场招聘工作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能够流利运用中文,是外国留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一大优势。”这位工作人员说。

  与陈仪同行的谭舒行也来自马来西亚,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她的人生轨迹因学习中文而发生了变化。“我对中文和中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从小便开始学习中文。语言不仅是沟通工具,也是了解一个国家和其文化的桥梁。”她说。

  “学习中文为我带来很多机会。”谭舒行感慨道。她通过了汉语水平考试六级,不仅能够自如地与他人用中文交流,还能够轻松阅读中文书籍,撰写中文论文。

  谭舒行非常看好中国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机会。“中国的快速发展让我看到了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的无限可能。我希望在中国企业工作,同时继续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国文化。”

  关于具体的工作规划,谭舒行更倾向于在互联网行业内寻找机会。“互联网行业不仅与我的职业兴趣和专业背景高度契合,还提供了丰富的成长机会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谭舒行说。

  在招聘会上,来自巴拿马的王家利因语言优势获得了更多机会。他目前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攻读国际贸易专业,精通西班牙语、英语和中文3门语言。

  “确实,对于具有语言优势的留学生,我们会给予更多关注和机会。”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现场招聘负责人说,他们正需要具备国际贸易背景的商务经理。

  来自复旦大学的李军听闻本次活动有自己喜欢的公司,特地从上海赶来。“我对人工智能领域十分感兴趣,因此想来试试。”在与招聘负责人交流的过程中,李军感受到了学习中文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决定今后将更加努力地学习中文,以助力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

  倾向国际化岗位

  此次招聘会吸引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华为技术(亚太)有限公司、西湖大学等30余家企事业单位的参与。不少企业的招聘工作人员表示,希望招到合适的外国留学生,以进一步推动企业国际化发展。

  在招聘会上,国际化岗位成参会者的首选。

  北京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现场招聘负责人说:“我们公司一直致力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希望能链接海内外资源,所以对国际化的人才有需求。”

  陈仪期望能找到一份既能实现自我价值,又能促进国际间文化和技术交流的工作。“国际化岗位正是这样一个平台,让我有机会将所学用于实践,同时拓宽自己的国际视野。”陈仪说。

  王家利也表达了对国际化岗位的青睐:“我擅长双语甚至多语的国际贸易交流,这是我的优势所在。加之我的中文水平也不错,就更坚定了留在中国从事国际贸易的决心。我相信,在国际化岗位上,我将有更多的机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拓宽视野,也助力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

  留在中国发展,除了考量未来职业发展之外,不少参会的来华留学生表示,是因为对中国的热爱。“中国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希望在中国就业,将所学用于实践。”两位来自德国的留学生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