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地方之窗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6月13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浙江义乌:

组团结对 壮大村集体经济

程 姣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6月13日   第 10 版)

  “‘共富大棚’为我们农户提供了便利,既减少了资金投入,又提供了稳定的种植环境,让农户实现‘拎包入驻’。感谢‘帮帮团’带来这么好的项目,为村里谋了一条致富路。”浙江省义乌市上溪镇萧皇塘村村民吴卫根说。

  皇塘村村民口中的“帮帮团”是义乌市供销联社机关党支部组建的“助村帮帮团”。作为义乌市百个“助村帮帮团”之一,义乌市供销联社响应义乌市发起的“百团结百村”共建共富行动,统筹供销系统、村集体等各方资源,优化盘活村集体土地,先后在上溪镇、义亭镇、赤岸镇等6个镇街15个行政村建设90个“共富大棚”,并将大棚所有权无偿转交给村集体。

  依托供销联社为农服务综合平台和物流、电商等优势,“共富大棚”既可为村民提供科学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农技咨询等针对性技术指导服务,又能依托供销社现有农产品流通渠道,推动产销衔接,降低农户种植风险。

  龚京胜是上溪镇五塘村村民。今年,他租的“共富大棚”种上了丝瓜、辣椒、南瓜、玉米等农作物。他说:“原来种植瓜果蔬菜,满打满算可以种2季。有了大棚之后,可以种到3季,蔬菜品质也更有保障了,一年下来预计增收2.5万元。”

  义乌市供销联社“助村帮帮团”成员张睿介绍,“供销联社目前累计建设完成的90个‘共富大棚’,总占地面积近12万平方米,总投资1100余万元,预计年产果蔬70吨左右,每年带动所在村集体经济增收超50万元,辐射受益农户1000户以上。”

  近年来,为进一步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助推强村富民,义乌市探索构建组团帮扶模式,自2022年起启动“百团结百村”共建共富行动,全市组建100个由1家机关事业单位(含国企)、1家企业、1名村“第一书记”、1名科技特派员、1名法律顾问、1名金融顾问组成的“助村帮帮团”新型帮扶团队,结对义乌市100个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

  截至今年4月底,义乌市100个“帮帮团”累计走访结对村1260次,协助村集体谋划经营性项目484个,筹集帮扶资金4782万元,帮助村民就业424人次,开展文化活动478次。

  同时,义乌市广泛实施国企和镇街党组织结对机制,统筹12家国企结对12个镇和街道,依托国有企业在资金、资源、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义乌市产投集团是12家结对国企之一。作为集团下属企业,工业投资有限公司党支部与大陈镇红峰村党支部结对共建,负责该村数字与智能化产业社区项目具体运作。“通过这个项目,村集体无需承担风险,每年实打实增收50万元,总收入翻了一倍多。”红峰村村民陈泽金说。

  数据显示,义乌市正实施的国企结对项目有27个,合作资金达8.4亿元,村集体每年可获得收益8310万元。

  义乌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组团结对,义乌市稳固推进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2023年,义乌市全市442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50万元以上,其中216个村达到1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