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体坛风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多彩赛事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添把火”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6月12日   第 09 版)

  端午佳节,暌违20余年的龙舟赛重返椰城。6月10日晚,海甸河畔人头攒动,看12支队伍破风击浪、奋力争先。

  赛场内,选手尽情展现矫健风姿;赛场外设有文创市集展区,市民游客在观看赛事的同时,还能尽享各市县传统文化和美食特产,深度体验海南特色的“吃、购、玩”。

  海南海口赛龙舟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明朝。20世纪中期,赛事多在海甸溪五、六庙至英德码头(今人民桥下)举办,至90年代仍举办多届,深受群众欢迎。

  据介绍,此番重启“海口杯”龙舟赛,既是为了落实《海南省进一步促进文体旅商展联动扩大消费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相关精神,也是在回应广大群众对于传承端午民俗的期盼。此次办赛是为明年的海口国际龙舟邀请赛做准备,以实现全力拉伸“体育+”产业新链条、进一步激发旅游消费市场活力的目标。

  5月27日,海南省多部门联合印发《措施》,出台各项文体旅活动支持细则,其中包括“支持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活动”。《措施》表示,对重点系列体育赛事活动给予总额不超过4000万元的奖励,同时根据观赛或参赛人数及岛外观众占比等分档给予主办单位最高200万元奖励。

  海南有独一无二的资源禀赋,体育赛事又天然具备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的属性。自贸港建设,或许少不了赛事经济“这把火”。

  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海南近些年因地制宜,逐渐发展为水上、沙滩、航空运动的宝地。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海南高尔夫球公开赛等品牌赛事已经拥有较强影响力,成为自贸港赛事经济和体旅融合的名片;而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更让环海南岛飞行大赛等航空运动赛事有了更大的潜力。

  培育赛事经济,绝不仅限于高端比赛。相较长三角等发达地区,海南举办高水平赛事频次较低,凭借几项大赛做到“以赛营城”暂时不太现实。而对民间赛事、群众赛事这片广阔蓝海的开发,海南有颇多亮点。

  6月1日,“老州府杯”足球赛决赛在海南五指山打响。据五指山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数据显示,从赛事预热到结束,五指山累计接待游客超27万人次,这一数字比当地常住人口的两倍还多;此外,文昌“村排”、万宁冲浪等现象级民间赛事,很大程度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培训等消费。有相关从业者对记者表示,这些海岛小城已经因体育而闻名。

  体育搭台、文旅唱戏,赛事经济是旅游和消费的助推器,但变“流量”为“留量”的关键,不只是一场比赛,而更应是海南独有的文化魅力。端午赛龙舟,“三月三”比“攀椰”;苗族跳“盘皇舞”,黎族会“拉乌龟”……海南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是一座宝库,值得认真发掘。

  世界期待经济蓬勃发展的自贸港,更期待具有独特文化和深厚底蕴的自贸港。

  (据新华社电  记者许仕豪、赵叶苹、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