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华侨华人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阿拉伯国家华侨华人——

做赓续中阿友谊的丝路“新使者”(侨界关注)

本报记者 李嘉宝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6月12日   第 06 版)

  2023年11月27日,在埃及开罗,中埃两国工作人员在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施工现场一同查看幕墙安装进度。
  中建深圳装饰有限公司供图(新华社发)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两千多年前,古丝绸之路上“舟舶继路、商使交属”的繁荣景象,是中阿民众共同的历史记忆。今天,共建“一带一路”为新时期中阿务实合作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全部22个阿拉伯国家和阿盟已同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在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中,活跃着华侨华人的身影:他们或搭建商贸采购平台,把更多中国“好物”带给住在国消费者;或参与运营双语媒体,向阿拉伯国家民众介绍中国发展故事;或积极牵线搭桥,助力国内企业在阿拉伯国家投资落地……赓续中阿千年友谊,这群丝路“新使者”正在奔走忙碌。

  

  “现在正是机遇最多的时候”

  今年是中阿合作论坛成立20周年。中国海关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年来,中国对阿拉伯联盟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由2004年的3038.1亿元增至2023年的2.8万亿元,增幅高达820.9%。今年前4个月,中国对阿盟进出口9461.7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中国连续多年稳居阿拉伯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对此,从事中阿贸易的华商有最直观的感受。

  “乘着中阿经贸合作的东风,阿曼中国批发城的生意也日渐红火,2023年销售额比2022年增长了约一倍。”阿曼中国批发城董事长包有增说,“开业3年多来,入驻批发城的中国商户比例从不足三成提高到超过五成。许多中国外贸商看到阿拉伯市场的商机,不仅来批发城开店,还给当地商户供货。”

  阿曼中国批发城中,90%以上的商品来自中国。“我在阿拉伯地区做生意20多年了。近年来,许多地方都建起以‘中国城’命名的商贸基地。”包有增说,“过去,中国商品以服装、鞋袜、家居日用品等为主。如今,智能家电、机械设备、汽配零件、新能源汽车等‘中国智造’在阿拉伯地区销售火热。当地消费者对中国商品的认可度很高。”

  阿联酋河南商会暨同乡会会长胡欢迎在迪拜有一家建材贸易公司。“公司模式是‘国内加工,海外销售’。阿联酋和沙特是阿拉伯地区主要市场。”他说,自2011年起,公司销售额基本保持每年15%的增长,带动国内工厂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近年来,阿联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对建材产品的需求量显著提升,胡欢迎干劲十足。“我在阿联酋工作13年了。现在正是机遇最多的时候。”他说,随着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经贸合作走深走实,人员往来日益密切,来阿拉伯国家投资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这些企业带来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契合了当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需求,受到阿拉伯国家政府与民众的欢迎。

  “传承‘丝路精神’,促中阿合作”

  5月29日,在两国元首的共同见证下,中国和埃及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明确中埃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合作领域与合作内容。看到相关新闻,埃及《中国周报》副社长朱新娥十分欣喜。

  作为媒体工作者,朱新娥一直关注报道中国的最新发展、中阿的最新合作。近年来,中阿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她和同事们最常报道的热点之一。

  “中企参建的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规模初具,成为中埃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标志。前不久,中埃铁路部门探讨了双方在铁路领域的合作机会,强调要重点推进开罗轻轨项目,在埃及设立制造中心,同时加强在线路运营管理、人员培训等领域的深入合作。我们对此高度关注。”朱新娥说,“华侨华人是中阿合作的见证者和贡献者。我们利用旗下埃及《中国周报》、‘中东头条’阿拉伯语客户端等媒体平台,通过发布关于中国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报道和评论,不断增进阿拉伯国家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为推动中阿经贸合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在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中,不少华侨华人参与其中、贡献力量。

  在阿曼北部海岸城市苏哈尔,包有增正在为一个新项目忙碌。作为山东人,包有增牵线家乡一家农业企业与阿曼当地政府达成合作协议,在苏哈尔建起一座占地约1300亩的农业园。他既是这个项目的联络人,又是投资方之一。

  “阿曼光照充足,但气候相对干旱,限制了农业发展。这座农业园不仅会引进山东优良的花卉、蔬菜、瓜果品种,还会引进中国业已成熟的大棚种植、风机降温、水帘降温等先进农业技术,帮助当地中小企业及民众生产致富。”包有增说,“苏哈尔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是古代阿拉伯国家同中国友好交往的枢纽城市。传承‘丝路精神’,促中阿合作,这是我正在做的事。”

  胡欢迎也在为家乡企业来阿拉伯国家投资牵线搭桥。“近年来,河南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作为阿联酋河南商会暨同乡会会长,我积极接待来自家乡的经贸考察团,为河南企业‘出海’提供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投资项目信息等方面的咨询和服务。”胡欢迎说,“在我的帮助下,2023年有7家河南企业成功在阿联酋投资落地。”

  “未来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前不久,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通过系列成果文件,就推进双多边经贸、投资、金融、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作出规划,引发阿拉伯国家华侨华人的关注。

  “中阿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政治互信不断深化,务实合作生机勃发,人文交流丰富多彩,各领域合作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年是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成立20周年,双方未来合作前景十分广阔。”朱新娥说,作为连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媒体人,将发挥好融通中外的优势,搭建信息沟通的桥梁、文化交流的平台,做增进中阿民众情感和友谊的纽带。

  “阿拉伯国家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阿联酋是陆海丝绸之路交汇点,区位优势明显。在一系列利好政策支持下,越来越多中国企业与投资者来阿联酋投资兴业。”胡欢迎说,阿联酋侨团组织经常聚会研讨,如何为这些中国企业做好服务,助力他们更好地适应当地环境,顺利实现落地发展。

  “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中企投资需求,同时也将积极向当地企业介绍中国的招商引资政策,助力中阿双向投资,为中国与阿联酋之间的经贸合作搭建起更多桥梁。”胡欢迎说。

  接下来,包有增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持续为来阿曼中国批发城开店的商户提供“保姆式服务”,帮助他们申请营业执照、设立当地账户等;与当地相关部门合作开办一家汽配厂,主要生产各类汽车零件、建材、机床设备等;与国内一家光伏企业保持沟通联络,助力该企业在阿曼的建厂计划……

  “阿拉伯国家华侨华人正在积极融入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我们不仅从合作中获得事业发展机遇,也凭借自身掌握的信息及资源为中阿合作作出了一些贡献。”包有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