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6月1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多彩民俗过端午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6月10日   第 01 版)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怀群镇的村民开展包粽子比赛。
  谢顺珩摄(人民视觉)

  民间艺人在重庆市黔江区濯水古镇给游客表演舞狮。
  杨 敏摄(人民视觉)

  在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村民们和游客一起打糍粑。
  史开心摄(人民视觉)

  市民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中华南路选购香包。
  陈永刚摄(人民视觉)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通顺街小学学生展示布老虎、香囊等。
  丁根厚摄(人民视觉)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汤河,参赛队伍的选手们进行龙舟竞赛。
  曹建雄摄(人民视觉)

  连日来,全国各地开展精彩纷呈的假日活动,人们感受浓厚的传统民俗,迎接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端午节不断融入新的文化内涵。赛龙舟、包粽子、制作香囊、编五彩绳、绘团扇,祖辈传下的民俗,在这个端午热闹地流行起来。

  阳光洒在水面,波光粼粼。“登舟!”教练一声令下,南开大学龙舟队副队长张子洋与11名队友在舟内坐定,屏气凝神。

  “啪!”发令枪响,3艘龙舟挥桨出发,向着400米外的终点驶去。张子洋挥动船桨,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鼓点,将桨叶有力地一下下侧插入水。舟头,龙首昂扬;舟尾,浪花朵朵。

  近日,2024天开津南园京津冀大学生龙舟邀请赛在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大学生水上运动中心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河北美术学院等多所高校的学生龙舟队伍奋楫竞渡。

  过端午,粽子少不了。曾经逢节必有的“咸甜之争”,在年轻人对仪式感的追求中更显包容。杨枝甘露、芋泥咖啡等新鲜口味,香菜辣条、皮蛋鲜肉等奇特口味,“粽”有一款满足消费者。

  “小时候过端午,姥姥都会买把艾草挂在家里,寓意驱邪纳福。”河南郑州00后女孩李梦圆说,“现在的门挂既保留了传统寓意,也更好看。”

  端午前夕,在各大电商平台、线下花店,新式艾草门挂“火”了。与菜市场几元一把的艾草不同,这些新的艾草门挂加上了菖蒲叶、黄金球等不同花材,价格从几元到四五十元甚至上百元不等。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家店铺负责人唐真介绍,今年五彩绳手链、端午红色手链都卖得很好,店里已销售了上百万条。

  (综合本报和新华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