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华文作品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我在菏泽看牡丹

吴向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6月08日   第 07 版)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生活的城市还没有牡丹的踪迹,我知道的牡丹,只是文具盒上的漂亮图案,层层堆叠的艳丽花瓣,如彩蝶蹁跹起舞,让人好生喜欢。

  这些年天南地北经常出差,我去过许多地方,也见过牡丹,可都只观叶未见花,总是完美错过花期。直到今年到山东菏泽,才终于在殿春时节的菏泽曹州牡丹园观得真颜。

  没想到牡丹花是如此模样,且不说那灿若云霞的千般色彩,便是那丰硕如碗口大的花盘,也独领群芳。因着前一天刚刚下过一场雨,绿叶捧托起绽放侧颜的牡丹,花瓣上坠着雨滴,我一时没忍住,伸手轻触了一朵离得最近的粉白牡丹,触感柔滑,如软缎一般。花蕊的娇黄细粉留在了指尖之上,放在鼻翼下轻嗅,香气不浓不淡,既不像兰花那般清幽,也不似玫瑰那样甜腻,多一分则酽,少一分则淡,刚刚好。

  在菏泽的这些天,我发现牡丹已经深深融入了当地人的生产生活和文化艺术中。

  在全国最大汉服生产基地之一的曹县,牡丹图案是各式汉服的重要元素,马面裙上精美的织锦牡丹花团锦簇、雍容华贵,裙摆旋起间,让人领略到宋风雅韵;曹县木雕非遗传承人蔡秀芳用灵巧的刻刀将木料化为牡丹如意、牡丹屏风、牡丹托盘,巧夺天工,彰显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

  在巨野县的乡村小径,抬眼便能看见村舍白墙上的牡丹彩绘,衬托得村子生气勃勃。牡丹是老百姓心目中象征美好生活的符号,上万名巨野农民画师将他们的工笔牡丹推向全国、推向世界,来自五湖四海的订单源源不断。《花开盛世》《锦绣春光》《冠艳群芳》《国宝献瑞》等牡丹工笔作品,先后亮相各大博览会。

  牡丹除了美,还可食用、药用,做成化妆品。

  大朵的牡丹干花在100℃沸水的冲泡下,慢慢吸饱水分,舒展身体,释放精华,在玻璃器皿中翩然轻舞,引得众人惊叹。金黄的茶汤芳香馥郁,饮上一盏,沁人心脾。中医认为常饮此茶,养血养肝,解瘀化郁,美容养颜。新鲜牡丹花瓣做成的菜品,红白娇润,赏心悦目,拈起一箸细细品味,微酸之后开始回甘,称得上色香味俱全。

  菏泽的尧舜牡丹产业集团更是将牡丹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在他们的展示中心里,我们看到牡丹的一生——从一颗种子生长为花苗,雨露滋养后,开出美丽的花,结出累累果实,再将自己全部贡献出来,变为中药丹皮,变为牡丹籽油、籽油软胶囊,变为牡丹茶、牡丹酒,变为各种各样的面膜彩妆、护肤洗护品……

  北纬35度是个神奇的存在,位于这条纬线上的菏泽,土壤肥沃松软,略带碱性,湿温度适宜,为牡丹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从古至今,菏泽人培育出上千种牡丹,也孕育出独特的牡丹文化。近年来,牡丹更为菏泽带来绿色发展新契机。如今的菏泽,是世界上牡丹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多、产业链最长的地区,是中国最大的牡丹及其产品出口基地。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牡丹,在菏泽这片热土上蓬勃生长,已经成为一座城市鲜明的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