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财经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5月份PMI数据显示

经济总体产出继续扩张(锐财经)

本报记者 徐佩玉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6月03日   第 03 版)

  江苏省苏州市以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能源、智能车联网、人工智能、纳米新材料、光子等领域为重点,构建由10个产业集群和30条产业链组成的“1030”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图为6月1日,在苏州市昆山元宇宙产业园内的亮风台(昆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演示AR智能穿戴设备赋能工业应用的场景。
  新华社记者 杨 磊摄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49.5%、51.1%和51%,中国经济总体产出仍在继续扩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保持恢复发展态势。

  制造业PMI小幅回落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5月份,受前期制造业增长较快形成较高基数和有效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企业生产继续扩张。5月份,生产指数为50.8%,比上月下降2.1个百分点,但仍高于临界点,制造业企业生产继续保持扩张。从行业看,通用设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等行业生产指数连续3个月位于扩张区间,企业产能释放较快;纺织、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等行业生产指数降至收缩区间,企业生产有所放缓。

  新订单指数有所回落。新订单指数为49.6%,低于上月1.5个百分点,制造业市场需求有所放缓。从行业看,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金属制品、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新订单指数继续保持扩张,市场需求持续释放;造纸印刷及文教体美娱用品、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等行业新订单指数处于低位,相关行业市场需求有所减弱。

  大型企业PMI扩张加快。5月份,大型企业PMI为50.7%,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始终保持在扩张区间,有效支撑制造业恢复发展;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9.4%和46.7%,比上月下降1.3和3.6个百分点,中小型企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5月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保持增长态势,装备制造业PMI为50.7%,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0.7%,均保持在扩张区间。

  非制造业持续平稳增长

  5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1%,与上月基本持平,非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说:“在假期需求带动下,5月份服务业表现良好,带动非制造业继续平稳增长。”

  服务业景气回升。5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5%,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服务业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从行业看,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业务总量较快增长。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7%,继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服务业企业对市场发展前景保持乐观。

  建筑业持续扩张。5月份,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比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建筑业扩张有所放缓。赵庆河分析,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3%,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表明多数建筑业企业对行业发展信心稳定。

  虽然非制造业继续平稳扩张,但企业对市场需求不足的感受仍较为强烈,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非制造业企业比重连续3个月在59%以上。“从指数变化看,投资相关需求释放力度有待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仍是稳经济的重要抓手,随着超长期特别国债有序发行,多地新老基建项目需求有望陆续释放。”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武威说。

  生产经营延续扩张态势

  “5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1%,仍位于扩张区间,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保持恢复发展态势。”赵庆河说,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0.8%和51.1%。

  据分析,5月份PMI整体有所回落,既有“五一”假期因素影响,也表明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文韬分析,5月份,受“五一”假期影响以及部分市场需求节前集中释放,地缘政治冲突对国际供应链和外贸的影响仍在持续,国内外市场需求都偏弱运行。

  近期,一系列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5月15日,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进一步释放下沉市场消费潜力。5月17日,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的2024年首批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5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引导推动全国文化和旅游领域更新一批设施设备,保持相关投资规模持续稳定增长。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日前表示,随着宏观组合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内生动能持续修复,社会预期持续改善,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因素不断累积增多,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将进一步巩固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