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神州速览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5月21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促进传统工贸品牌化和出口品类高端化——

“跨境电商+产业带”助力企业出海

本报记者 徐佩玉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5月21日   第 12 版)

  山东省荣成市石岛管理区积极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对跨境电商货物从机检、查验、通关等方面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图为工人在石岛管理区石岛新港口岸装运货物。
  李信君摄(人民视觉)

  “跨境电商+产业带”是推动跨境电商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2023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提出,鼓励各地方结合产业和禀赋优势,创新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积极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带动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出口。

  目前,各地积极打造跨境电商特色产业带,已经形成多种类型的“跨境电商+产业带”。5月11日,商务部研究院电商所在2024中国跨境电商生态创新峰会上发布了《“跨境电商+产业带”高质量发展报告》。《报告》指出,跨境电商与产业带是双向促进的关系。即跨境电商通过数字化、协同创新、精准营销、智能物流等方式,形成立体联动的助力生态,推动产业带数字化、产品创新、国际市场扩大、高效履约,形成优质供应链,进一步为中国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从地域布局来看,目前中国“跨境电商+产业带”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广东、山东、浙江、江苏已经实现了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地级市全覆盖,“跨境电商+产业带”集聚效应日益显著,已经在全国甚至全球供应链中扮演重要角色。如广东顺德是“中国小家电之都”,是全球最大、配套最完善的生产基地之一;广东中山照明产品产量占全国的80%,广东深圳是全国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浙江诸暨是全国最大的袜子生产基地。山东青岛拥有假睫毛生产基地,年产量占全球份额的70%。

  从推动外贸发展来看,“跨境电商+产业带”加快了传统工贸的品牌化。一方面,“跨境电商+产业带”上的传统工贸企业品牌意识持续觉醒。调研发现,“跨境电商+产业带”上约有56%的工贸企业愿意做跨境电商品牌。另一方面,“跨境电商+产业带”上的传统工贸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做品牌的周期更短、效果更佳。通过跨境电商打造品牌,从前期的市场调研到设计生产,再到热卖并成为复购率高的产品,只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

  同时,“跨境电商+产业带”加快出口品类高端化。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传统优势品类的技术含量快速提升。中国跨境电商出口的传统优势品类是服饰鞋履、3C电子和家居,随着工贸企业对细分消费人群和消费者意见的梳理,传统优势品类向强调功能、健康和环保转变,产品性能提升。二是基于高技术密度的品类不断扩展。产业带的生产能力与多种成熟技术的融合创新,产生大量技术含量高的新出口品类,且成为全球热销品,如家用储能产品、家用3D打印机、四足机器狗等。

  从市场主体培育来看,“跨境电商+产业带”助力更多工厂型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近年来,中国跨境电商出口目的地以欧美为主,向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拓展。随着跨境电商平台持续优化国际站点,提升本土化服务,弥补中小企业国际化短板,中小企业全球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报告》指出,在“跨境电商+产业带”助力下,跨境电商B2B(企业对企业)大有可为。同时,各地方政府也要加大对海外企业采购业态的支持力度,助力产业带企业抢抓跨境电商B2B机遇。未来,应从鼓励研发创新、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提升产业生态协同、健全人才供求调节机制入手,充分发挥“跨境电商+产业带”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进一步推动中国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