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华侨华人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5月08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为促进中外友好交流多作贡献”(侨界关注)

——访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者施恭旗

本报记者 彭训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5月08日   第 06 版)

  图为施恭旗(左)接受中国政府友谊奖这一荣誉。
  (来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在北京举行中国政府友谊奖颁奖(补授)仪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向上好佳集团董事长施恭旗颁发中国政府友谊奖。领奖后,施恭旗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在上海投资办厂大获成功

  近日,在北京华侨大厦,中外嘉宾一起见证上好佳集团董事长施恭旗接受中国政府友谊奖这一荣誉。耄耋之年的他精神矍铄,言谈中充满对祖籍国中国的感情。

  “能够受颁这个奖项,我非常感动,这是一份崇高的殊荣,更是一份厚重的责任。”谈及此次获奖,施恭旗直言,他热爱祖籍国中国。他和家人不忘父辈教诲,牢记中华美德,一直践行“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以报”的信念,坚持履行社会责任。

  施恭旗祖籍福建晋江,出生和成长于菲律宾。1946年,他的父亲施阁头、母亲李梅芬在马尼拉建了一间小型的家庭手工作坊,以包装玉米淀粉和咖啡为主。20年后,手工作坊扩转为晨光有限公司,主要代理销售淀粉、咖啡、糖果等食品。心灵手巧的施恭旗自幼在父亲身边学习经商知识,脚踏实地,很快成为父母的好帮手。

  施恭旗介绍说,他年少时喜欢看华语电影,那时的许多影片都是以上海滩为背景拍摄的,让他感觉到上海是个很繁华的都市,心中充满向往。上世纪80年代初期,掌管晨光公司的他多次来中国考察,尤其对上海情有独钟。

  1993年,施恭旗所在的晨光公司与上海市食品杂货总公司、上海虾片食品厂签订合作协议,开始生产膨化食品,后又创建上好佳(中国)有限公司,1994年10月正式投产。目前,上好佳集团已在中国多个省份开设12家生产公司,并拓展了在越南、缅甸、柬埔寨、泰国、印度尼西亚、南非等地的业务。

  “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经过30多年的耕耘,上好佳已成为中国名牌和驰名商标,这主要感谢中国这片投资的福地。”施恭旗说,上好佳能在中国取得今天的成就,其中凝聚了企业员工共同的智慧和汗水,“我和上好佳同仁很荣幸,能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和受益者!”

  “创富为仁是我的追求”

  随着企业逐渐发展壮大,施恭旗先后向上海慈善基金会、上海长宁区社会福利院、上海红十字会等部门捐款。近年来,他也没有停止过慈善事业。在中国遭遇地震、雪灾等灾害时,他总是第一时间捐款捐物。

  “创富为仁是我的追求。企业应该在创造财富的同时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这也是上好佳集团企业文化中的重要一环。”施恭旗说,他这样理解“慈善”这一概念:把“慈”字拆开是兹心,兹心为慈;“善”是心中要常怀善的念头。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饮水思源、回馈社会,这一直是他坚守的信念。

  施恭旗还多次为妇女儿童事业慷慨捐资,在海外致力于慈爱老幼、扶贫义诊、关怀贫童、扶助贫民等工作,并将宋庆龄基金会推向海外。

  “宋庆龄先生是我钦佩的中华女性代表之一。”施恭旗说,1994年,他和海外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组建海外的宋庆龄基金会机构,30年来以“爱播人间,善行天下”为宗旨,在中外积极开展各项公益慈善方案,让越来越多的海外普通民众体会到中国人的慈爱精神。

  在经商的同时,施恭旗还把促进中外民间友好交往作为自己事业的一部分,一直默默无私地为中外民间交流牵线搭桥。“数十年来,做好推动中外民间友好交往事业,已融入了我的血液里,现在我的孩子也传承了这份责任。”施恭旗说,由于上好佳在中国各地设厂的关系,他有机会为海外学者、企业界与媒体朋友访华牵线搭桥,介绍中华文化与中国的美丽风光;他还经常邀请中外艺术团体互访演出交流,促成中国和国外的多个省市缔结友好省市协议。

  “我们的根在中国”

  谈及对中国的感情,施恭旗回忆起很多年前,他推着轮椅上80岁高龄的母亲逛上海南京路。看到街道两边熟悉的中文招牌和热闹的街景,他的老母亲感慨地说,这才是我们的祖家,才是我们的根!我们要为她的繁荣强盛出力。施恭旗说:“这句话让我永远铭记。这就是中国人说的血缘、亲缘。”

  施恭旗有6个子女,15个孙子、孙女。他将中国的业务主要交给两个孩子和执行团队打理,其他孩子有的已在上好佳工作,有的在世界多个国家、地区工作、实习或留学深造,其中有一个孙女在北京上学。施恭旗说:“我很欣慰她能扎根中国,学习中华文化。”

  “我常常告诉他们,我们的根在中国。”施恭旗说,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新一代华侨华人接受了良好的中西方文化教育,更理解中西方各自的优点和优势,要牢牢树立家国情怀,涵养中华文化气质,为促进中外友好交流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