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旅游天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4月1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观点集萃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4月15日   第 12 版)

  长红

  “旅游业需要‘网红’,但‘网红’不是旅游的全部。当地要有高速公路、火车、机场、码头、车站,要有酒店、民宿、旅行社、出租车、共享单车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商业环境,否则就算有了流量,游客纷至沓来,到了以后大失所望,成了‘买家秀’和‘卖家秀’,很难让城市的旅游业长红。”

  ——山东淄博、黑龙江哈尔滨、甘肃天水等一批网红城市火出圈,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谈到如何让“网红”城市长红时这样说。

  研学

  “如何搞好红色研学,是学校、社会、研学基地共同的任务。红色研学基地应想尽办法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不断探索更好的研学方式,让更多青少年获得‘游中有学、学中有游’的体验,帮助他们在传承红色基因的过程中,‘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近日,不少红色研学基地迎来参观热潮,中小学师生到此寻访红色足迹、瞻仰革命遗迹、倾听红色故事,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馆长袁志学表示,要让红色研学真正发挥教育作用。

  科技

  “文博展览往往内容专业、内涵深奥,但通过数字科技的活化演绎,人文景观变得生动、文物变得鲜活,历史文化更容易走进人们内心深处,从而焕发历史文化遗存的活态生命力。”

  ——不久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我国智慧旅游建设步入发展新阶段,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科技与文旅融合发展成为新的行业趋势。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曾博伟表示,通过与科技相结合,打造全新的旅游消费场景,不仅能提升游客体验,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激发游客消费潜力,也能促进文化和旅游供给的全面升级。

  底蕴

  “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第一要义在于深入挖掘乡土文化底蕴,发展乡村文化旅游。要深刻理解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红色革命文化、非遗文化等在历史积淀中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在保留乡村原真性的基础上,盘活文化资源。要通过丰富农耕技术的展示、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文化认同、红色主题教育等活动形式,充分展现乡土文化独特性和精神内核,从而促进文旅融合增值、增质,赋能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强、农村美、百姓富。”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王兆峰撰文指出,应以文旅融合为抓手,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口碑

  “随着旅游市场主力年轻化,旅客对目的地的选择呈现多元化趋势。一条老街、一个菜市场、一份独特的美食,都可能成为一座城市‘爆火’的引子。对于当地来说,想将流量转化为消费,还需讲诚信、重服务,用诚意和更好的服务打动旅客,实现口碑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清明节假期,泰安、淄博、天水、开封、景德镇的游客量涨幅超过50%,新兴旅游目的地受青睐。对于这一现象,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肖鹏建议相关旅游目的地还应注重提升“软实力”。

  (本报记者  尹  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