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华侨华人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3月2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她在加拿大当陪伴师

杨 宁 董溪若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3月25日   第 06 版)

  用一句话来介绍陪伴师这一新兴职业,海伦表示“是帮人各种忙,提供陪伴与情感支持的人”。毕业于多伦多大学统计与心理学专业,今年22岁的海伦,是加拿大的一名华人陪伴师。

  “陪你完成一个人不想做的事”

  陪伴师,一项近年来兴起的职业。在国内,流行的陪伴服务是“陪拍”和“陪诊”。海伦则把这种陪伴服务延续到了多伦多,并拓展了陪伴的内容。2023年夏天,她在小红书发了一篇帖子,名为“出租时间,陪女孩子做一个人不想做的事情”,自此开启了陪伴师的体验。截至目前,海伦共向80余名华人女性提供过各类帮助,带去情绪价值。

  海伦的客户主要为25岁到35岁的华人女性。她们大多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有付费意识和能力,且能意识到自己的情绪问题,主动寻求帮助。谈到陪伴需求折射华人面临的共同问题,海伦说,首先是语言问题,一些客人提到了翻译需求,她们大多并非不会说英语,而是缺乏自信。陪伴师的存在,则给了她们安心的感觉。再者,有一些华人性格较为内敛,常常不愿给旁人增添情绪负担。建立雇佣关系,会让人们更无负担地遵循内心,表达诉求。

  “一个人在马桶坏了的时候,常常是焦虑的,各种小事会导致情绪积压。这时人们需要的不是单纯的专业人士,而是一名陪伴者,对方甚至不用会修马桶,一起去网上搜怎样修马桶,然后陪伴在身边,就可以了。”海伦认为,陪伴师可以同时提供功能价值与情绪价值。

  “我们应该鼓励信任开花结果”

  海伦曾陪伴一位客人做身体检查,在多伦多,对于这类私密性比较强的检查,往往只有与患者有亲密关系的人才能陪同。海伦本以为自己只是充当翻译的角色,在签到完成以后等候在门外。谁知当医生询问客人是否需要海伦陪同时,客人马上答应了。“她说当然,她一定要进去,这是我的朋友。我当时心里一颤,我和她一点都不熟,她却愿意交付这样的信任。”海伦依然记得,手术进行中,客人转头看向自己等待翻译的神态,“我有了被依赖的感觉,我觉得我得全力去帮助她。”

  还有一位客人在见到海伦之前,已经好几个月没和人说话了。见到海伦后,也非常谨慎地打招呼,希望对方能接纳自己。两人这一聊就是4个小时,客人慢慢地对海伦敞开心扉。客人告诉海伦,游泳的时候,下水是最难的,她现在就像在岸边往身上拍水的人,而海伦就是她拍在身上的“水”。

  海伦给予陌生人以信任,也感受到了被信任被认可的感觉,“选择我,她们也同样是在冒险,是在无条件地相信一个陌生人,让我参与她们生活中不轻易展示给别人看的部分,甚至在比较困难和重要的时刻,所以我说我们是同样真诚勇敢的人。爱、包容、尊重与信任是文明的象征,我们应该鼓励它开花结果”。

  “要勇敢说出自己的感受”

  海伦会复盘工作并分享感悟。“一些轻度抑郁的客人让我意识到,陪伴师的存在,可以辅助心理咨询。”多数客人事先进行过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会告诉她要怎么做,但回家之后,她就没有动力做了。”这个时候,陪伴师可以监督客人完成任务,并给予鼓励。此外,陪伴师收费较低,更有可能深入日常,提供辅助性帮助。

  连续接触一些轻度抑郁的客人仍会让海伦感到无力。在这之后,海伦又遇到了几名客人。她们跟海伦聊原生家庭、亲密关系,聊过去的创伤。见这样的客人海伦只是陪伴和倾听。“聊了几个小时后,她们就会说很谢谢我,只是简单的陪伴和共鸣就能给她们力量,曾经的我担心我简单的存在配不上她们给我的价值感,想努力提升能力更好地帮助她们。今天我明白了,我不必羞于承认我没做什么,是她们足够好才让我帮到了她们”。

  谈到从陪伴师的角度,给正在经历孤独、需要陪伴的华人一些建议,海伦认为,孤独是人生常态,不用去刻意回避与克服,可以一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把时间填满。其次,“我们应该及时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