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汇聚了上海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两地多代杂技传承者,传达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一场杂技剧,讲出了两地三代人的深情厚谊。”“演员们在舞台上展现出的默契配合和高超技巧,令人不禁为之喝彩!”……日前,杂技剧《天山雪》在京展演并开启全国巡演,精彩的剧情呈现和惊险的杂技动作收获了现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和热烈的赞美。
《天山雪》是一部由上海杂技团、上海市马戏学校、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联合出品的杂技剧。该剧采取第一人称叙事,融合多个高难度杂技项目、国家级非遗达瓦孜技艺和高水平的故事情感表达。2017年,上海市马戏学校新疆班抖杠节目荣获第六届蒙特卡洛“新一代”国际马戏节比赛金奖,《天山雪》以这一真实经历切入,讲述了70余年来上海建疆、援疆、润疆的历程。
精心雕琢反响热烈
从呈现整个时代和社会的宏观式表述,到聚焦小人物、以一个杂技教练的故事为切口,杂技剧《天山雪》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精益求精的打磨。
由于剧情时间跨度大,场面繁多复杂,主创团队九度易稿,最终浓缩成一台100多分钟、21个新创节目的大型杂技剧。
作为杂技剧,《天山雪》不仅展示了空竹、蹬鼓、球技、花坛、单手顶、抖杠、绸吊等传统杂技技艺,还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
为了加深对于角色和援疆历史的理解,主创团队多次前往新疆地区进行创作采风。通过实地调研以及与上海援疆人员深入座谈交流,让主创人员深入了解当年屯垦戍边、援疆支边的历史,更直观生动地感受新疆文化。
去年底,百余人组成的《天山雪》剧组在结束了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首演后,跨越5500多公里奔赴新疆喀什地区开展巡演。在近20天的巡演中,剧组穿越天山南北,奔赴新疆6个市县,完成9场演出,单次直播线上观众近10万,线上、线下累计观看突破110万人次。
而在北京的演出,开场前一票难求、结束后掌声久久不停,体现着观众对于这部作品的认可和喜爱。有些观众自己或父辈也同样参与过援疆,《天山雪》引起了他们强烈的共鸣。他们表示,剧中呈现的不仅有新疆的壮美风景,更是其背后一代代人为了美好家园接续奋斗、不畏艰险的动人精神。
民族特色浓烈鲜明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为了展现好新疆的风貌,《天山雪》展现了特色鲜明的民族风情。在音乐设计中,涵盖了新疆地区大部分常见民族乐器,如鹰笛、都达尔、手鼓、热瓦普等。剧中的配乐也基于当地的民族音乐而创作,融入了《送你一朵玫瑰花》《送你一朵沙枣花》等新疆民歌的旋律。
在服装上,以写实的款式加舞台效果为原则,剧组设计了几十套少数民族服装,涵盖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等。这些服装既有艺术化的处理,又尽可能写实地表现出70多年来新疆各族人民不同时期的精神面貌。
在剧中“丝绸路”这一幕,“绸吊飞天”节目的演员带领观众飞跃天山雪峰、龟兹千佛洞、楼兰古城,让观众在剧场感受到“飞跃地平线”般的视听体验,通过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展现着大美新疆的历史与风景。
而震撼人心的“友谊路”一幕,则将国家级非遗、维吾尔族高空走索技巧达瓦孜搬上舞台,通过融合海派特色杂技节目空中飞人,再现当年修建中巴友谊公路的历史。为了更好地呈现达瓦孜技巧,剧组不仅请来了达瓦孜代表性传承人阿迪力·吾休尔担任艺术顾问,还有喀什英吉沙县阿迪力达瓦孜艺术传承中心的演员共同参与演出。
达瓦孜是维吾尔族绵延千年的杂技艺术表演形式,通常在露天的高山大河间表演。在剧中,为了将之搬上舞台,剧组不断调整绳索的长度、支点、承重等多项技术参数,大大提高了演出的惊险度、观赏性和艺术张力,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到惊、险、奇、美、绝的杂技艺术。
沪疆人才共同成长
《天山雪》的创排演出过程,更是一次沪疆两地杂技艺术深度融合、双向互动交流的过程。在《天山雪》的80多位演员中,有近20名新疆演员,其中有11名来自上海市马戏学校新疆班。
故事还要从2010年的夏天讲起。
那年,60个来自天山南北的新疆孩子踏进了上海市马戏学校的校门。在7年的学习生活中,老师们不仅将拿手绝技倾囊相授,还因材施教,结合新疆班学员能歌善舞的特长,通过创排节目和主题晚会,提升他们的舞台综合艺术水平。毕业时,新疆班的学员们已具备表演20多个大中小型节目的能力。如今,他们活跃在新疆杂技舞台上,很多都已成为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的主力。
“当得知要与新疆演员一起完成这部《天山雪》,我们感到非常兴奋,因为我们中很多人是当年在上海市马戏学校一起训练、一起成长的朋友。”这是不少上海演员共同的心声。
而新疆班学员的到来,为上海杂技团注入了新鲜活力,更为上海杂技团主创带来了更多创意和思路。在第19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荣获金狮荣誉的节目《雄鹰—抖杠》就是由上海、新疆杂技演员和编导共同创作完成的。这一情节也被加入到《天山雪》剧情中,成为“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戏中戏之一。
在《天山雪》的创排中,新疆演员和上海演员同吃、同住、同训练,亲如家人。去年春节,新疆演员们因剧目排练留沪,上海市马戏学校的老师把他们接到家里吃年夜饭;肉孜节时,剧组为新疆的演职员人准备了热气腾腾的烤全羊,两地的演职人员一起在后台载歌载舞;好几位新疆班的演员,从小在上海学习、成长,如今能听也能讲比较流利的上海话,上海演员们跳起新疆舞蹈也十分熟练……
上海杂技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弘钧表示:“无论是上海演员还是新疆演员,都能相互取长补短、有所收获,从交互到交流再到交融,亲如兄弟姐妹,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向奔赴。”
剧中,主人公王雪峰带领杂技演员们斩获世界级奖项后回到新疆,各族人民共同欢庆,载歌载舞,笑容洋溢。在现实中,更多属于沪疆杂技演员的传奇也正在写就——
据介绍,上海杂技团、上海市马戏学校、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上海市杂技家协会、新疆杂技家协会5家单位已签订了《沪疆杂技艺术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杂技作品创新研发、杂技市场培育发展以及杂技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合作;上海杂技团还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泽普县文旅局签署了《人才交流培训协议》,为当地歌舞杂技团杂技演员开展专项培训,将抖杠、扯铃等海派杂技绝活传授给他们……未来,沪疆两地杂技界将携手并肩,推出更多精品佳作,共同推进两地杂技事业攀登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