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着历史记忆、镌刻着时代印记的风景,总是令人神往。漫步于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所城,探访这座经历了600多年风雨的海防堡垒,从它的前世今生中追寻深圳人文历史之根,当是行游乐事。
大鹏所城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鹏城社区,古称“大鹏守御千户所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的大鹏所城,是明清两代中国海防的军事要塞,在这里曾发生过多次抵御和抗击葡萄牙、英国等殖民主义者侵略的战争。深圳的别称“鹏城”也是从“大鹏所城”中化用而来。
从大鹏所城南门拾级而上,登临城楼,略带咸味的海风扑面而来,沁人心脾。站在城楼上远眺,大鹏所城的风貌尽收眼底。明朝初期在全国军事要地设立军卫,推行卫所制度,在广东地区的大鹏半岛建立海防卫所。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大鹏所防守营改为大鹏水师营,有官兵931名,防所大炮168门。岁月奔腾,光阴荏苒,这座占地约10万平方米的古城,依然保留着原有的基本格局,古庙、古城楼、古民居、古宅院等建筑遗址也保存完好。如今,大鹏所城已成为重要的历史文化旅游胜地,游人络绎不绝。
沿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前行,穿过幽深蜿蜒的古巷,经过黛瓦灰墙的旧宅,恰似踏上了一段穿越时空之旅。大鹏所城内有南门街、东门街、十字街和正街等主干道,赵公祠、天后庙、侯王庙、华光庙和一批古宅民居排列有序。古城内的十余座清代将军府第虽经历战火,却依然威风凛凛,述说着海防要塞战功赫赫的历史。其中,抗英名将赖恩爵的府第保存最为完整,数十栋屋宇、厅房高大恢弘,对研究明清时期岭南地区古建筑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府第中的牌匾与楹联上写满守土报国、豪气干云的文字,至今读来仍觉心潮澎湃。
赖恩爵,字简廷,清乾隆年间生于大鹏所城的行武世家。赖恩爵少时崇文尚武,24岁随父亲入伍,历任把总、千总、游击等职。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赖恩爵出任大鹏营参将,奉林则徐之命巡视大鹏营所辖海面。1839年9月4日,时任英国驻华商务总监查理·义律率领大小船只向清军水师船开火,赖恩爵立即指挥水师船和九龙炮台予以还击,英船最终逃逸外洋,赖恩爵所率军队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战后,道光皇帝封赖恩爵“呼尔察图巴图鲁”之号(意为冲锋勇士),赞其英勇无畏。此后,赖恩爵还参加了穿鼻洋海战、官涌海战等,屡立战功,后谥封振威将军。
时光湮灭了战火烽烟,大鹏所城的三角梅迎着春风绽放,英雄的故事依然闪耀着家国荣光。民族英雄赖恩爵的“振威将军第”,如今已成为大鹏所城中的热门打卡地,见证着忠良报国、抵御外侮的历史。今天的大鹏所城,春意盎然,生机勃勃,不仅依然保存着其初创时的风貌,也沉淀着海防文化、保家卫国的浓厚底色。作为“深圳八景”之首,大鹏所城以其历史苍茫的风姿,引来无数游人拜谒爱国将军,厚植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