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视觉广角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2月27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走近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水车镇古村落群:

湘中田园好风光(遇见乡愁·古村落的记忆)

本报记者 吴雪聪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2月27日   第 12 版)

  水车镇正龙古村拥有上百座干栏式板屋,素墙青瓦,别具风韵。

  正龙古村2015年获批“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图为正龙古村入村口牌匾。
  本报记者 吴雪聪摄

  紫鹊界梯田分布在海拔500—1200米的山麓间,时常有云雾缭绕,宛若仙境。图为紫鹊界梯田春季的美景。

  水车镇楼下村,民间艺人们在千年古樟树下表演傩狮舞。

  紫鹊界梯田已有两千余年历史,仍然依循古法精耕细作。图为村民在田间劳作。

  舞草龙是水车镇的特色民俗活动,用来祈求神灵灭虫杀害,兴家旺宅。图为民间艺人进行舞草龙表演。
  罗中山摄

  游客在正龙古村豆腐坊内体验传统古法豆腐制作。
  正龙村村委会供图

  水车镇古村落的故事,还要从一粒种子说起。

  相传,2000多年前,秦代先民在雪峰山中段种下第一粒粳稻;后来,当地苗、瑶、侗、汉等居民便沿山而上,经年累月,开辟了500余级、8万余亩梯田,打破了世界上大于25度的山坡不宜修建梯田的常规。这就是今天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紫鹊界梯田。

  水车镇正位于紫鹊界梯田风景区中,这里的1个社区、19个村落,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农耕生活方式。站在最高处俯瞰,村子宛若星点,梯田小如碟、大如盆、长如带、弯如月;晴朗的日头下,农人们忙着翻田、灌水。目之所及,无塘、无库、无井、无泵——原来,凭借独特的基岩裂隙和孔隙水水源,紫鹊界梯田形成了纯天然自流灌溉系统,四季水源不绝。

  古人智慧令人称奇,但传统种植方式效益毕竟有限,部分田块出现抛荒现象。近年来,水车镇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对紫鹊界核心景区梯田实施统一管理、代耕代种,3700余亩梯田修缮一新。穷山沟摇身一变,成了4A级景区。

  越来越好的家乡,也吸引着远方的游子回归。80后设计师罗忠林是水车镇东溪村人,在大城市漂泊了10年后,他返乡创业,带领村民用“老稻种”做出“新生意”。照夜白、烟笼紫、远山黛、云谷红……罗忠林将诗意融入农产品的名字里,新的五色稻谷最少也要卖到16元一斤,平均每亩增收1000元。

  如今,紫鹊界山脚下的正龙古村端起了“文旅饭”。这里有上百座古民居,仍保留着明清时期“干栏式板屋”的风格。在一栋栋传统民居间,“糍粑坊”“豆腐坊”“水酒坊”“辣椒坊”等旌旗随风飘扬,不少学生前来研学,在“九坊十八铺”内体验一粒米的前世今生。

  除了稻田,这片土地滋养的各种民间艺术和传统民俗也在上演。今年70岁的水车镇水车村民间艺人罗绍基,于2014年开始自发收集、整理新化山歌。他历时3年,行程数千公里,走访近百位民间歌手,完成了300多首歌的记词记谱。水车镇近年来着力开发各种梅山农耕文化演艺项目,新化山歌、舞草龙、傩戏、梅山武术……一系列沉浸式梯田体验品牌得到孵化。

  梯田的这粒“种子”,逐渐在水车镇古村落结出沉甸甸的文旅果实。“紫鹊”飞出山沟沟,古村落焕发出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