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华侨华人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2月26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澳大利亚书画家协会创始人邓学英——

把国画技法传给更多人

本报记者 杨 宁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2月26日   第 06 版)

  国画是中华文化的灿烂瑰宝,一笔一画饱含着独特的神韵。对祖(籍)国的热爱指引着华侨华人跨越山海,将富有中国韵味的书画艺术带到海外,澳大利亚的书画家邓学英就是其中一员。

  中西合璧,互相交流

  2012年,邓学英定居澳大利亚后,结识了一批对中国书画怀有浓厚兴趣的华侨华人,大家对国画都非常热爱,但苦于没有交流平台。于是,邓学英在悉尼组建澳大利亚书画家协会,将国画爱好者聚集起来,共同交流绘画心得。

  起初协会仅有十余人,如今已有200多个正式会员,爱好者交流群也早已满员,来自各个国家的书画爱好者在群里踊跃发言,相互学习。

  邓学英说:“中国国画深受各国爱好者的喜爱,我们也致力于促进中西交流。”

  邓学英从小就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她首先接触到了西方的油画。素描时,她对着桌上的石膏定位、寻找光源、透视……在描绘景物轮廓和明暗变化的过程中,她打下了良好的“写形”基础。

  后来,少年宫展出的一幅牡丹国画闯进了邓学英的心灵。粉白交织的牡丹花在画家笔触下仿佛活了过来,这种西洋画缺少的生动意境让她沉醉,她转向学习国画。

  练习国画时,邓学英逐渐意识到中西融合的重要性。她说:“国画讲求‘一笔成形’,即落笔之时就应该思考好这幅画的构图,而素描强调的透视关系对国画大有裨益。”

  于是,2023年邓学英和澳大利亚书法家协会创始人王鹤联合举办了三次书画展,9月的主题是“中西合璧书画名家精品展”,展出了21位华裔书画名家的佳作,包括油画和国画。画展上,画家们相互交流学习,各有感悟。

  传承文化,教学相长

  邓学英说:“文化传承者是一艘渡船,载着中华文化航行在海外的大洋上。”她孜孜不倦,努力为国画的海外传承搭建桥梁。

  写生对画家而言十分重要,鲜活的大自然可以涵养艺术家们美的感知。为解决一些画家写生取材的困难,邓学英积极与企业联系,将堪培拉的蘑菇农场“云河谷”打造成书画写生基地。

  在写生基地成立的当天,邓学英向蘑菇农场赠送了两幅精心绘制的梅花画作,邓学英说:“将画家们带到堪培拉,带到大自然,能推动悉尼和堪培拉艺术界的交流和互动。”

  画家们的作品取材于自然资源丰富的云河谷,不同于悉尼,堪培拉的自然风貌和人文风情能帮助画家们创新绘画语言,国画的内容也超越传统的意象。

  邓学英还希望将祖籍国的语言和艺术在大洋彼岸传承下去。“澳大利亚当地的华侨华人很注重孩子的汉语学习。”邓学英说。退休前,她常年在澳大利亚担任一所学校的老师,负责教华人学生学习汉语和国画。

  教授国画二十余载,邓学英也常受邀担任书画大赛的评委,祖籍国电视节目的工作人员还联系她远程指导参与书画大赛的青少年,共同守护孩子们的书画热情与梦想。

  翰墨飘香,迎春送福

  2022年,王鹤与邓学英得到授权,开始策划在澳大利亚筹办“中国书画春晚”活动。澳大利亚许多知名书画家和诗人积极响应,先展出佳作,后即兴泼墨挥毫,为观众送上新年的祝福。

  书画春晚上,邓学英带领国画组的艺术家泼墨挥毫,龙凤呈祥、松鹤延年、年年有鱼……吉祥喜庆的意象在他们的画笔下呈现,传递着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也诉说着海外华人对来年的美好期望。

  书法家们用扎实的起、行、收笔功底,写就大气浑厚的对联。红纸上落下的一个个“福”字,饱满的笔画反映出幸福和喜悦。诗歌组的诗人则以欢快的诗朗诵,将大家带入春节红红火火的氛围。现场的书画家和屏幕前的观众均可以清晰地观赏画家的运笔技巧,艺术家们研讨技法,互学互鉴。邓学英说:“我们要画好国画,将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承,发扬光大。”

  2024年书画春晚是两个协会主办的第三场书画春晚。华裔陶瓷艺术家现身这场文化盛宴,讲述陶瓷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制作过程。陶瓷的造型、线条和色彩充满艺术性,与书画碰撞出绚丽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