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末期,福建省宁德市对当地“七无”村(编者注:无自来水、无电灯、无公路、无广播、无医疗卫生所、无学校、无供销社)及一些贫困村、受灾村和草房村(户)进行搬迁。有搬迁群众在新居前贴上“造就一番新天地,福到万家颂党恩”的对联,“造福工程”因此得名。1994年,“造福工程”被列入福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全省大规模推广并始终坚持。
如今的“造福工程”,早已超越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问题的范畴,惠及受地质灾害威胁农户、因遭受自然灾害房屋倒塌和损毁农户、居住在江河源头和自然保护区及生态保护区需搬迁农户等。
自实施以来,整体搬迁7300多个自然村,建成各类安置区超过3420个,累计搬迁172万多人。
而连家船民的上岸搬迁,是“造福工程”的重中之重。连家船民曾经过着“一条破船挂破网,祖宗三代共一船,捕来鱼虾换糠菜,上漏下漏度时光”的生活,漂泊江海,居无定所。从1998年开始,福建省委、省政府决定花三年时间解决连家船民上岸定居问题。到2000年底,福建省、地、县三级共安排3904万元船民建房补助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产等配套资金,搬迁连家船民18466人。
(本报记者 付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