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视觉广角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2月0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福建“造福工程”:

“搬”出来的幸福生活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2月05日   第 12 版)

  在“四月四畲族凤凰节”上,“中国扶贫第一村”福鼎市赤溪村村民向游客展示畲族传统体育项目——操杆。1994年8月至1995年4月,下山溪村22户村民搬进了赤溪村长安新街。随后20年间,共有12个自然村350多户村民整村搬迁到了新村。生活环境好了,产业跟上了,搬下山的赤溪,迎来真正蜕变。
  钟而钊摄

  龙岩市长汀县将“造福工程”搬迁安置点集中建设在工业园区附近,既能解决搬迁群众就业和增收,又缓解企业用工难问题,促进了人口集聚,实现“双赢”。图为长汀县长汀南站幸福小区内的策武镇第二中心幼儿园,80多名幼童在家门口上学。
  陈炳林、谢家进摄影报道

  宁德市霞浦县三沙镇东山村结合“造福工程”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从根本上改善了边远山区群众的居住条件。图为东山村新貌。
  中共宁德市委宣传部供图

  福州市罗源县鉴江镇海上村,昔日连家船民住进了楼房。
  刘其燚摄

  福州市“造福工程”受益者郑和鑑一家在仓山区金山街道麒麟苑家里。
  林雯婷摄

  上世纪80年代末期,福建省宁德市对当地“七无”村(编者注:无自来水、无电灯、无公路、无广播、无医疗卫生所、无学校、无供销社)及一些贫困村、受灾村和草房村(户)进行搬迁。有搬迁群众在新居前贴上“造就一番新天地,福到万家颂党恩”的对联,“造福工程”因此得名。1994年,“造福工程”被列入福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全省大规模推广并始终坚持。

  如今的“造福工程”,早已超越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问题的范畴,惠及受地质灾害威胁农户、因遭受自然灾害房屋倒塌和损毁农户、居住在江河源头和自然保护区及生态保护区需搬迁农户等。

  自实施以来,整体搬迁7300多个自然村,建成各类安置区超过3420个,累计搬迁172万多人。

  而连家船民的上岸搬迁,是“造福工程”的重中之重。连家船民曾经过着“一条破船挂破网,祖宗三代共一船,捕来鱼虾换糠菜,上漏下漏度时光”的生活,漂泊江海,居无定所。从1998年开始,福建省委、省政府决定花三年时间解决连家船民上岸定居问题。到2000年底,福建省、地、县三级共安排3904万元船民建房补助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产等配套资金,搬迁连家船民18466人。

  (本报记者  付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