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护士站,有一本厚厚的册子。
册子第一页是一幅水彩画。温暖的色调里,几朵玫瑰花绽放开来,白色的花瓣层层叠叠,黄色的花蕊娇艳欲滴。画旁有一段话:“在你们的精心护理下,我的耳疾已康复。千言万语难表内心的感激之情,谨以此画,寓意你们白玫瑰般纯洁的心灵!——患者张馨文。”
翻阅册子,一页页纸张写满了患者和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诉说着医患之间的感人故事。“这本册子原本打算做成患者的意见簿,没想到最后成了表扬本。”老年医学科主任万苹说,“患者的鼓励让科室的医护人员充满力量,也激励我们在工作中继续加强人文关怀,打造有温度的人文科室。”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是云南首家获批国家级老年病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注重学科发展的同时,科室也在积极推进人文科室建设,出院患者满意度逐年提升。
尝试了解和倾听,给予病人温暖和共情
“江奶奶,您血压正常,别担心。最近有啥想吃的吗?”
“我呀,最近馋饺子了。”
“今天食堂有饺子,中午我带一份回来,您尝尝有没有山东老家的好吃。”
“谢谢李医生。”江奶奶脸上露出了笑容。
早上9时,温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进病房。医生李文琴给江奶奶检查完身体后,和她唠起家常。在老年医学科,医生查房时除了系统检查患者的疾病情况,还会和患者聊聊天,如此一来查房的时间就要久一点,一般需要30到40分钟。
“老人们疾病缠身,难免脾气急躁。查房时和老人们聊聊,可以让他们的心情舒缓一些。”李文琴告诉记者。
问病又问情,是老年医学科所有医护人员工作的基本准则。万苹表示,老年医学科收治的患者全是65岁以上的老人,对待老年病患,除了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手段,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有时候,聊天也是一种治疗方式”。
去年8月,监护室医生李奕玉收治了一名呼吸困难的患者张奶奶。救治过程中,张奶奶表现出明显的排斥。李奕玉发现,患者的左侧手腕处有一道深深的伤口,这让她不禁怀疑,患者是否有厌世的情绪。
为了摸清情况,李奕玉在查房时主动和患者及家属沟通。原来,张奶奶长期受到呼吸困难的困扰,多次就医均未改善症状,而家属忙于工作对她关心不够,导致她对疾病治愈失去了信心。
写病历时,李奕玉想起了平行病历的写法。“一行写病,一行写情,将患者的病情和情感通过平行病历立体呈现,阐释疾病背后的故事,或许更有利于治疗。”
了解了张奶奶的经历后,李奕玉开始不停地鼓励张奶奶。进行左侧胸腔闭式引流术前,李奕玉反复告诉她,这是一个很常规的手术,只要把胸腔积液抽出来,呼吸困难就会减轻。手术成功完成,张奶奶的症状逐渐好转,对康复也恢复了信心,越来越配合医生的治疗。
“奶奶会主动反馈治疗效果,还对我们讲她的兴趣爱好,甚至约着出院后一起打麻将。她说,是我们的安慰和鼓励让她重拾信心,不再逃避疾病。”这次经历让李奕玉感触颇深,她在平行病历里写道:“医院里人来人往,每位患者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尝试了解和倾听,给予患者温暖和共情,是一名医生应有的责任。”
只要能方便患者,自己麻烦点也没关系
许多老年患者除了生理疾病外,还伴随着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问题。老年医学科住院医师邵恒擅长老年人心理和精神疾病治疗。在他接触的患者里,超过一半存在老年抑郁的问题。
邵恒告诉记者,老年抑郁症的表现主要是睡眠不好,身体疼痛,同时伴有强烈的孤独感,脾气多变。“有时候家属将老人的反常表现归结为年纪大了脾气差、爱找茬,根本没往精神问题方面想。有些老人和家属对精神疾病有强烈的病耻感,不愿意承认患有‘精神病’,主动找医生求助的更是少之又少。”他说。
面对老年患者,邵恒常说的一句话是:“爷爷、奶奶,哪里不舒服告诉我,让我来帮助您。”用语言安抚患者,减轻患者的焦虑,是邵恒做的第一步。接下来,便是和患者详细交流,在交流中判断患者是否有抑郁或者焦虑方面的问题。
“和老人说话一定要通俗易懂,少用专业术语,说太多他们理解不了,反而会加深焦虑感。但和家属交流要面面俱到,把老人的病情病因、治疗方案和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说清楚。”工作中,邵恒总结了一套有效的沟通方式——和老人说“白话”,和家属讲道理。
2022年,马继武的母亲因心脏病住院。在家时,他就发现母亲爱发脾气,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和家人甚至邻居争吵。入院后,经邵恒诊断,母亲患有老年抑郁症合并焦虑症,这让马继武有些手足无措:“难道说我母亲是精神病吗?”
邵恒耐心解释:“奶奶年纪大了,大脑老化的过程中,原本该正常分泌的神经递质分泌紊乱,我们可以通过药物调解,不要担心。”邵恒的话给马继武吃了一颗定心丸。
经过治疗,老人的心脏病得到控制,但精神问题则需要长期用药调养。出院前,邵恒将自己的微信留给了马继武,叮嘱他按时给老人服药,注意观察老人的精神状态变化,定期向医生反馈。
医生主动把联系方式留给家属,这让马继武着实没有想到。实际上,邵恒的微信好友里有超过100名患者和患者家属。此外,他还建立慢病管理群、心境和认知障碍管理群等多个病患群,经常在群里为患者答疑解惑,做健康科普。
“患者来趟医院不容易,有的还是从昆明之外的地州专程过来,出院后有些小问题可以通过电话或微信沟通,省得再跑一趟。”在邵恒心里,只要能方便患者,自己麻烦点也没关系。
“这里的医生护士像家人一样亲”
2023年10月19日,重阳节前夕,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内干党总支和老年医学科党支部组织开展“敬老助老·情暖重阳”开放日活动,邀请住院患者和家属欢聚一堂,共庆重阳佳节。
做手指操、吹乒乓球、健康知识小问答……一系列有趣的互动游戏加深了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感情。患者米爷爷说:“这里的医生护士像家人一样亲。”
把患者当作亲人一样对待,是老年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共识。万苹介绍,尽管老年患者性格各异,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渴望得到关心关爱。老年医学科以党建引领人文科室建设,从细节处落实人性化、多元化的人文关怀举措,让医学更有温度。
患者江奶奶住院期间,大儿子因病去世。噩耗传来,江奶奶悲痛万分,夜深人静的时候经常一个人偷偷抹眼泪。那段时间,护士黎蕊对江奶奶格外关照,每隔一小时便巡查一次江奶奶的病房。看到老人在床上辗转反侧,黎蕊来到床前抚摸着她的额头,轻声说:“奶奶,我们都是你的亲人。”等到老人入睡后,她才悄悄离开。
“江奶奶的情绪低落,胃口不好。我们担心她营养跟不上,就给她准备了营养液。”黎蕊说,刚开始江奶奶觉得味道寡淡不愿意喝,她就往里面加蜂蜜,江奶奶喝了几次之后很喜欢,最后主动要着喝。
护士长窦薇在老年医学科工作近30年,刚参加工作时接触的一个患者,让她至今难忘,也坚定了她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的信念。
那是一位癌症晚期的阿姨,入院后,窦薇很少看到有家属前来探视。彼时,窦薇是她的责任护士。交谈中窦薇了解到,阿姨的子女不在身边,夫妻关系也不和谐。出于对阿姨的心疼,工作之余,窦薇只要有空就会找阿姨说说话,家里做了好吃的也会带到医院和阿姨分享。久而久之,两人成了莫逆之交。
“阿姨离世那晚,弥留之际,我拉着她的手,跟她说‘阿姨别怕,小窦在。’话音刚落,阿姨紧绷的肌肉一下就松弛了,急促的呼吸也逐渐放缓,最终安静地离开。”窦薇红了眼眶,“那一刻,我想阿姨把我当成了亲人。”
“无论医学发展多么迅速,人们也不得不接受医学不能治愈一切疾病的现实。但作为医护人员,我们可以通过人文关怀,尽可能地帮助患者和家属减轻痛苦,减少负担,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窦薇说。
本文配图皆为李毅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