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社会经纬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1月29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小事不小 高效办成(社会杂谈)

申孟哲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1月29日   第 05 版)

  推进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企业和群众诉求“一线应答”,推进关联事项集成办、容缺事项承诺办、异地事项跨域办……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前面提到的几个“一”,就是这份文件里的生动语言。

  每个人、每个企业都少不了去办事。开一家饭店、刻企业公章、水电气网联报,又或者新生儿出生、给孩子办入学、老职工退休……事情办得是否顺利,政府服务效率如何,办事人员的态度咋样,不仅牵扯办事人的时间、精力,更直接关乎群众、企业对政府的观感评价。

  小事不小。每一个这样的细节堆叠起来,就构成营商环境、政务服务环境、城市生活环境,人才和企业会“用脚投票”。上世纪90年代初,一位南方地级市领导在当地调研发现,外商要投资设厂,从合同章程审批,到工商、税务、海关、商检登记,再到建设程序审批,得盖100多个公章,光走完这一串流程就得几个月乃至一年多。如此臃肿低效的环境,怎能让企业家放心大胆地投资生产?

  怎么办?当地率先在全国开始了“一栋楼”模式的尝试:把审批涉及的政务部门集中到一栋楼,商人不必东奔西跑,办事人员也甭推诿扯皮,得马上就办。这一尝试成效显著:不久后一名外商来办厂,仅两天就办好了全部手续。

  这就是向改革要效益。经多年实践,目前全国已基本普及了这种模式,并不断优化。以京津冀为例,目前河北的患者能在北京定点医院医保实时结算,包括身份证在内的许多证照也能异地办理,免去“北漂”群众奔波之苦。

  在当今社会条件下,更得“向数字要效益”,让新技术手段赋能政务服务。几年前上海推进“一网通办”时,有一句话很到位:“今后群众和企业找政府办事,能不能做到像网购一样便利?”

  “像网购一样便利”,这是“高效办成一件事”的理想境界。要达至这一境界,应转变视角,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不能是让群众“求自己办事”。应把自己放在办事人的角度,对当下的流程多一分审视,主动查摆痛点、堵点、难点,主动作为,将服务型政府的承诺落到实处。

  表面上,“高效办成一件事”似乎只是少盖几个章、少填几张表,其实背后是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我们常说“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要让数据多跑路,就得打破部门界限,实现数据共享共治,对政府部门的内部流程,以及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协同办事流程重构优化。只有这样,才可能材料能少则少、表格能简则简,才可能集成服务、只跑一次、一次办成,甚至有些事“一次都不用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