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神州速览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1月24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卫星制造厂成科技园、纺织仓库变文创园——

老厂区焕发新活力

徐佩玉 唐敏安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1月24日   第 11 版)

  近年来,北京市朝阳区通过工业厂房改造利用等方式,转型升级百余家特色文化产业园区,让老工厂焕发新生机。图为利用老旧厂区改造的郎园文创园区。
  新华社记者 李 欣摄

  在仓库里开书店、在铁轨旁办秀展、在厂房里喝咖啡,过去废弃的老旧厂区摇身一变,成了今天别具特色的文创园。

  自成为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以来,北京积极推动老旧厂区改造。《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指出,老旧厂区更新改造要充分挖掘工业遗存的历史文化和时代价值,发展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业态。

  笔者走访发现,这些经过改造的老旧厂区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同时又焕发了新的活力。

  ——智慧化运营服务,吸引产业聚集。

  从北京地铁10号线知春里站B口出站,左侧是始建于1958年的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中关村厂区旧址,也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诞生地。改造后的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保留了老厂房建筑的红砖外立面,散发着工业气息。

  “我们将卫星元素、纪念景观融入园区改建设计,最大化保留了航天文化的精神。”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城市更新项目工作人员告诉笔者,园区计划在五号厂房建设“两弹一星”博物馆,更多承担教育功能的文化展示区也正进一步规划落实。

  在这一改造项目中,园区的智慧化、定制化运营服务,吸引了产业聚集。目前与科技园签约的3家企业分别主营信息科技、健康医疗、高端智能制造。“我们通过平台化的智能管理系统和全方位定制化运营服务,助力企业提质增效。”园区招商中心负责人赵元章表示,在园区聚集高新产业,既符合海淀区的产业定位,又充分利用了卫星厂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还能让企业体验到精准服务。“这是企业和园区双向选择的结果。”赵元章说。

  ——融合消费新业态,满足不同需求。

  位于朝阳区东坝乡的首创·郎园Station是北京纺织仓库旧址。在改造过程中,园区保留了一条2.23公里横穿南北厂区的专用铁路,将铁轨和部分站台打造成7000平方米的“中央车站文化广场”。以铁路为轴,30座旧仓库被划分出了不同经营区域,涵盖咖啡馆、餐厅、美术馆、综合剧场、书店、图书馆、运动体验馆、亲子乐园、城市复合空间等,致力于打造不同的消费场景,满足多元的消费、文化需求。

  据统计,2023年郎园Station共举办了15场大型活动,包括设计师秀展、艺术市集、“慢闪”等,让消费者充分体会到工业遗址与现代艺术、商业消费相结合的魅力。

  ——发挥平台优势,培育新兴产业。

  《行动计划》指出,老旧厂房要利用腾退空间建设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发展新产业、新业态,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

  在郎园Station,占地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东坝数字文化产业基地里,有各类摄影棚、机房276个,园区已成为知名的影视文化产业聚集地。

  在园区聚集产业资源,有哪些独特优势?“园区具备产业运营和平台优势。”东坝数字文化产业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基地在园区已经形成的新消费品牌和场景基础上,围绕衍生业态延链补链。同时,园区为影视企业开展投融资、版权交易、法律财税咨询等增值业务提供服务窗口。郎园Station已被纳入北京市广播电视局20个审批事项“试营”政务服务窗口。

  《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有序推进700处老旧厂房更新改造、低效产业园区“腾笼换鸟”。目前,北京多地老厂区已“旧貌换新颜”,成了兼具历史文化底蕴、城市消费活力、现代生活方式的商业新地标,也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