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上,四川成都近零碳社区建设实践案例登陆“中国角”,引起了国内外关注;在COP28企业日的零碳加速度边会上,由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牵头报送的“渔光一体”案例入选《2023企业气候行动案例集》;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联合11个国际城市和地区制定了《城市气候转型框架》并在COP28会议期间发布,成都作为中国唯一城市代表参与编制工作。此外,由成都“碳惠天府”绿色公益平台参与编写的《2023碳普惠发展白皮书》作为全球首部以产业参与及用户行为分析为主的碳普惠领域白皮书在COP28会上面向全球发布。
近年来,成都加快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建圈强链,积极探索近零碳排放区试点,以“双碳”目标为牵引,推动制度体系、市场机制、科技金融、试点示范同向发力,助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
今年夏季,成都成功举办了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近日,《成都大运会绿色低碳办赛报告》发布。报告显示,在绿色低碳实践的核心部分,成都大运会突破性地实现了多项“首次”,标志着西部地区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诞生。
在低碳场馆建设方面,所有新建场馆均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以上标准,确保了赛后的可持续利用。
在清洁能源应用方面,赛事期间,成都实现了100%的清洁能源供应,充分展现了其对可再生能源的高度重视。
在绿色交通推广方面,绿色出行比例高达70%,并且成功运用了50台本土制造的氢能源公交车,减少了赛事期间的交通碳排放。
在低碳运营管理方面,实施“赛事无废行动”,促进蔬菜类食材本地化供应,达到超过70%的比例。
在公众低碳参与方面,通过“碳惠天府”平台,积极引导公众参与低碳行为,累积参与人次达到134万。
在碳排放与碳抵消方面,成都大运会在场馆建造、交通出行、物资使用等方面产生的碳排放量达到37.46万吨。通过新能源汽车使用、无纸化办公等措施,实现了3.2万吨的碳减排。通过多个企业和机构的努力,成功完成了全过程碳排放的中和,达成了赛事的“碳中和”目标,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从大运会的绿色低碳办赛到在COP28上展示的革新性案例,成都不仅展现了其在气候行动中的领导地位,也证明了自身在推动可持续城市发展方面的前瞻性和创造力。成都市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在全球舞台上分享了其创新与实践,探索出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