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旅游天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年11月15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冬季到滇池看红嘴鸥

汤云明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11月15日   第 12 版)

  红嘴鸥在昆明滇池海口特大桥附近飞翔。

  这几天,云南昆明滇池大坝上多了许多市民、游客的身影。原来,越冬的红嘴鸥陆续抵达了。据昆明市鸟类协会的研究人员监测,目前到昆明的红嘴鸥数量已有1万多只,且还在持续增加,预计今年来这里的红嘴鸥总量将达4万只左右。

  每年深秋,红嘴鸥的先头部队抵达滇池,此后数量逐渐增加。它们沿着盘龙江和大观河逆流进入昆明主城区,在环西桥、双龙桥、南太桥等附近聚集和停留。第二年的二三月,气温回暖,这些小精灵又将飞离春城,到遥远的北方生儿育女。

  自1985年红嘴鸥首次入滇以来,昆明成为红嘴鸥南北迁徙的重要聚集地之一。30多年来,到这里越冬鸥群的数量、规模及栖息地、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这源于人们对红嘴鸥的爱护与守候,也得益于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

  如今,每年进入滇池地区的红嘴鸥多达四五万只,在整个滇池水域都有分布。红嘴鸥在天空中翱翔,成群结队,上下翻飞,十分壮观,吸引了许多市民游客专程前来观赏。白天,它们和人们互动,夜晚,就栖居在滇池及河湖边的湿地和树林里。多年来,人鸟和谐的画面渐成春城的一道人文景观。

  昆明市中心的翠湖公园里有个《海鸥老人》雕塑,这位老人叫吴庆恒,是一名普通的退休工人。每年冬天,老人每天从西郊步行10余公里来到翠湖,用饼干、面包、馒头等食物喂红嘴鸥,为了购买这些食物,老人每月都要花去差不多一半的退休金。据说,老人不但喂食,还和红嘴鸥聊天。他还给其中的一些红嘴鸥取了名字,听到名字的红嘴鸥会马上飞来老人身边。吴庆恒病逝后,人们自发捐款塑了一尊老人的像,守候在红嘴鸥必来的地方。

  这是昆明人爱鸥、护鸥的一个缩影。从红嘴鸥飞临昆明以来,千千万万的昆明人以关爱红嘴鸥为荣。遇到严寒天气,到公园和河湖边喂红嘴鸥的游客减少,公益组织、爱心人士、市民便会筹集鸥粮,自发前往红嘴鸥集中的地方投喂。当地政府多举措保护红嘴鸥,研制红嘴鸥饲料,并安排专人定点投喂,加快滇池湖滨带的生态恢复,为红嘴鸥提供生态栖息地。昆明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命名为“中国红嘴鸥之乡”。科研人员也对红嘴鸥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红嘴鸥的迁徙规律、生命周期、种群特征、生长繁殖等情况。

  春节过后,气温渐暖,养足了精力的小精灵又将开始它们的万里迁徙。也有一部分红嘴鸥选择留下,成为不再迁徙的留鸟,它们将在这里感受滇池的四季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