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九龙寨城、旧启德机场、楼房狭缝间的飞机剪影……站在九龙城世运公园的行车天桥底下,抬头望向天花板那幅手绘壁画——“飞越龙城”,耳边似乎又响起了飞机低飞掠过九龙寨城那震撼人心的轰鸣声,让人不由驻足,陷入久远的回忆……
为优化街道景观,提升社区居民休闲环境,展现香港文化特色,2017年起至今,香港特区政府路政署结合各区的历史文化,对近300条天桥、隧道进行了主题美化,为它们披上各具特色、独具匠心的“新装”,犹如“艺裳天桥”。
彰显设计主题
香港天水围有湿地公园和不少天然绿化带,吸引了不同种类的雀鸟和候鸟前来觅食,其中不少是濒危物种,与摩天大楼林立、港人称为“石屎(混凝土)森林”的闹市相比,颇具野趣特色。而不远处的天水围天华路与天慈路交界的行车天桥,就是那片闹市中的一个钢筋水泥角落,原本单调乏味、平平无奇。
主题为“捉迷藏”的美化项目巧妙地把湿地、雀鸟觅食等元素画在天桥墙壁和柱子上。多种珍稀雀鸟的特征,被设计师们用简单的线条抽象地勾画了出来。四季轮换、日夜变更的“色彩”,雀鸟蹁跹的“身影”,让天桥焕然一新,富有生趣。
穿梭在香港的大街小巷,一幅幅呼应本区域特色、富有当地风貌的主题壁画不时映入眼帘,令路人放慢脚步。
路政署是负责保养维修天桥、隧道、行人路和道路设施的特区政府部门。为配合天桥和隧道的保养和翻新工程,路政署选择一些人流较高、位置较显眼的天桥或隧道进行美化,为墙身添上图案或色彩。每个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设计主题,设计各具巧妙之处。
“香叶飘飘·鸭脷洲”“林荫漫步·马鞍山”“向阳而生·葵青”“凤木连绵·铜锣湾”“狮山风物·九龙塘”“紫荆映翠·屯门”“沧海桑田·尖沙咀”……近300个主题美化项目,让“石屎森林”活色生香,让人流连忘返。
融入独特元素
路政署的园境师们是具体实施美化的“城市美容师”。这在香港是一个历史较短的专门行业,主要为室外空间提供景观设计,营造舒适和充满艺术氛围的室外环境。每一处天桥或隧道的美化设计过程都颇费心思。园境师阮继增介绍,首先要寻找到合适的天桥或隧道,比如较多路人经过、较为显眼的位置;其次要寻找到适合当区的设计主题;最后,该处环境还要让市民放心欣赏,不会影响交通安全。此后就是具体的工程实施,也面临不少挑战。
园境师伍慧芝说,每次做设计,园境师都要到现场感受环境,并留意有没有一些独有的地区元素可以带入设计里,令设计完成后可以融入当区。
比如,“飞越龙城”选址的时候,园境师们就发现,世运公园恬静安全,三条架空行车天桥跨园而过,完成美化后市民可以在公园细心欣赏。
“飞越龙城”采取了手绘形式,材料选择也花了不少心思。壁画特别选用了“仿镜面”的墙纸贴纸物料,天空旁的楼宇图案选用较厚、有凹凸感的物料,天桥支柱则全部画上“寨城”这一香港曾独有的建筑群。由于美化项目露天展示,选用的油漆和物料也都有严格要求……
一个个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也是不同单位通力合作的结果。
“天水围项目施工4个月,我们十几次去施工现场。”伍慧芝说,如何把平面图案绘在凹凸不平的混凝土坑纹墙身上,是天水围“捉迷藏”这幅美化作品的设计困难之一。为此,园境师们多次到现场考察,并与工程承建商的画家们协调,包括微调图像大小与位置,最后才达致最佳视觉效果。
随着美化工程的推进,社会评价越来越高,各界积极性和参与度也不断提升。美化工程正吸引不少艺术家们加入,他们期待自己的作品能够被城市记住,留在市民们的记忆里。
营造舒适环境
抬头看到“飞越龙城”壁画,很多人停下脚步。邹女士是世运公园环卫工,也住在附近。“我是看着这幅壁画一点点做起来的,足足3个月。”她说,这幅壁画完美诠释了生活在该区市民的回忆。有了壁画之后,公园环境更好,吸引了很多人前来拍照。
在园境师眼里,如果项目位置有深厚的人文历史积淀,他们会希望好好把握这个难得的设计机遇,将历史场景重新展现在市民眼前。
很多市民感叹,隧道和天桥本为便利通行而设,之前鲜有人驻足。但经翻新美化后,市民可以细品沿途风光,社区也可变得独特,而且还有助于加强该区居民的归属感。
伍慧芝很珍惜为天桥隧道“生色”的机会。她说,环境因新设计变得光鲜洁净,添加了不少生气。看到自己的工作成功为大家提供了更愉快、舒适的环境,深感努力没有白费。
从金钟一直到湾仔北,由香港市花“洋紫荆”及常见的“木棉花”和“凤凰木”组成的一幅幅壁画,好似各式各样盛开的花朵在风中翩翩起舞,令行人经过天桥时感受到地方营造的独特气氛。
(据新华社香港电 记者孔维一、苏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