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万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年09月20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好声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9月20日   第 07 版)

  “埃及文物展”将展出的重点文物之一:新王国王后纳弗尔提提头像。
  主办方供图

  传统文化的载体,首先是各种历史遗址、文物和汗牛充栋的典籍。传统文化的影响与力量,更体现在我们的人民、我们的乡土、我们的生活方式之中。例如劝善、劝学、勤劳、孝悌、仁义的观念,还有家庭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等,都表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表现在各种俚语、成语与地方戏曲的唱词中。传统文化活在我们的灵魂、我们的习惯、我们的思路、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著名作家王蒙

  非遗保护传承不仅仅是文化认知,更是传承人主体和受众之间的互动,是生动的文化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我们的文化成就才能得到更好的保存和保护。通过一代代的传承,我们的文化成就才能永远保持青春。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刘魁立

  电影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群体创作艺术形式,需要合力并用高超的技能去表达创作对象。电影的发展需要“能工巧匠”。电影人要向运动员学习,不怕摔打、不怕困难,挑战极限,既要懂得分工协作,又要相互全力配合,敢于挑战和拍摄世界级别的中国电影。

  ——北京电影家协会主席、导演黄建新

  全息影像、实时捕捉、AI交互设计等新技术的出现,对舞蹈的创作、表演、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舞蹈创作者要将传统创作方法与现代科技手段有机结合,借鉴新理论、新方法,总结新特点、新规律,助推新时代舞蹈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北京舞蹈家协会主席、导演陈维亚

  文化是文明对话的钥匙,连通着过去、现在与未来。文明互鉴要建立在平等、清晰和友好的对话上,通过对话进行不同文明间的情感表达与分享,构建通向对方的桥梁。

  ——法国作家柯思婷·佳玥

  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明差异有别,是人类丰富多彩的应有之义。文明交流互鉴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增进了解、建立互信、构筑友谊、加强合作的重要基础。国际社会大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当携手同行,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作出应有贡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不懈努力。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联合国秘书长高级别咨询委员徐步

  (摘自2023北京文化论坛上的嘉宾发言)

  

  ■ 链接

  “埃及文物展”将来华巡展

  本报电  在2023北京文化论坛上,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签署《“埃及文物展”合作意向协议》。据介绍,“埃及文物展”拟展出文物170余件(套),将于2024年5月至8月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埃及文物展”全国首展,并在全国3至4地巡展,展期1年。

  展览聚焦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000年前后的埃及第二中间期、新王国时期,拟展出的文物全部来自埃及博物馆,旨在向中国观众介绍古老神秘的古埃及文明。

  展品包括法老图坦卡蒙大雕像、法老阿赫那吞半身像、“女王”金棺、纳弗尔提提头像、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石碑等多件明星展品。这些文物保存完整、规格高、体量大,涵盖历史信息丰富,是埃及目前允许出境文物中的精品。

  今年5月30日至6月3日,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率中国政府文物代表团访问埃及。中方提议愿与埃方进一步扩大联合考古规模,加强国家级机构直接合作。为促进中埃文明交流互鉴,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拟邀请埃及文物珍品来华展出,在中国举办“埃及文物展”。

  据悉,2023北京文化论坛促成文化项目签约52个,其中战略合作类项目17个,中外合作项目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