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旅游天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年08月23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卫星湖寻福

海清涓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8月23日   第 12 版)

  鸟瞰卫星湖。
  卫星湖街道办事处供图

  卫星湖是一座湖的名字,也是一个街道办事处的名称。全长8公里的卫星湖,湖湾交织,岛屿棋布,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重庆永川南郊的卫星湖街道,背靠黄瓜山,坐拥卫星湖,是著名的文旅风情小镇。

  我到卫星湖的次数不算少,每次都是以游客的身份,游山玩水看风景或者品美食。这一次,我不是游客,而是重庆文学志愿服务(永川)分队的志愿者。这一次,不到竹溪夜雨赏景,不到卫星湖泛舟,不到星湖校区环岛木栈道漫步,不到乐和乐都寻找童年,不到桃花源探幽,也不到卫星湖畔品尝星湖鱼、星湖乳鱼等美食。这一次我们的目的地是水花基地、水藤菜基地、花椒基地、泡菜基地……我们的任务是调研乡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水花基地位于交通便利的大竹溪村,“水花”不是荡漾的水波,而是大竹溪村村民培育的鱼苗。20世纪70年代,村民集体养殖水花,后来变成私人养殖。经过近50年的发展,“永川水花”是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水产界赫赫有名,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光水花电商平台就有30余个。水花基地还是重庆市乡村振兴示范基地、重庆市尾水治理示范基地、重庆市科普示范基地。永川水花一年产三季,销往全国20多个省区市,且远销东南亚、中亚、中东地区,年产值超3000万元,让村民赚了个盆满钵盈。水花生态湿地里,梭鱼草、再力花、美人蕉、莎草等长势喜人,生机盎然,经过治理的尾水缓缓流入大竹溪。大竹溪村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生态环保共赢。

  水藤菜基地、花椒基地、泡菜基地都在南华村境内。打开车窗,只见水藤菜基地里,雪白的大棚从近到远排开,白茫茫一片,似乎没有尽头。走进大棚,棚内水藤菜郁郁葱葱,水灵圆润。进选菜棚小憩,负责清洗、整理装筐、装车待运的村民一边忙碌一边哼着小曲。背着水藤菜归来的村民告诉我,水藤菜生长能力强,长到30厘米左右就可以采摘,摘时留下根茎部分,切口上会慢慢长出新的分枝,一年能采摘4次。南华村水藤菜种植时间近30年,从自发种植到如今规模化种植,共计逾千亩,年销售额2400万元。村民们把水藤菜种成了永川水藤菜市场上的“主力军”,把平淡无奇的家常菜种成了“致富菜”。

  登上插旗山,伫立花椒基地观景台,漫山遍野的花椒树映入眼帘,枝头挂满了一串串青绿饱满的花椒。微风轻拂,一阵特殊的清香扑鼻,让我忍不住弯下身子凑近轻嗅。花椒林间传来村民的欢声笑语,攀谈间我得知,当地通过大户带动、小户参与的花椒产业发展模式,种植花椒上万亩,实现销售额6500万元。南华村村民利用万亩花椒,奏响了一曲动人的乡村振兴交响乐。

  星湖泡菜是南华村特色农产品之一。泡菜基地里摆放着密密麻麻的泡菜坛子,萝卜、辣椒、生姜、青菜、豇豆,阵阵泡菜香诱得我这个不喜欢吃泡菜的人,也有了品尝的冲动。作坊里,村民们熟练地切菜、淘洗、加盐、拌料,把不起眼的小泡菜做成了大产业。

  地处石龟寺村的金弹子文化产业艺术园是一处综合体验园。象征富贵吉祥的金弹子,四季常绿,适合摆在庭院或客厅。坐在葡萄架下,抬眼便可见产业园里大大小小的盆景。这些造型奇特的金弹子叶片翠绿油亮,枝干苍劲有力,风姿独树一帜。作为一个优良盆景树种,金弹子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被当地村民寄予厚望。

  水花、水藤菜、花椒、泡菜、金弹子,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也推动着卫星湖街道的乡村振兴,还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返城时,途经碧波浩渺的卫星湖,湖边坐着几位垂钓的白发老者,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幸福,健康长寿的幸福。

  这次到卫星湖,俯拾仰取,获益匪浅。与其说是一次调研,倒不如说是一趟寻找幸福之旅。卫星湖不只是一座风光秀逸的文旅风情小镇,更是令人神往的康养宜居幸福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