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开放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年08月22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亲历一个个工程项目破土而出、成长壮大,建设者们说——

“我们的青春,在这里挥洒”(见证十年,“一带一路”风华正茂①)

本报记者 李 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8月22日   第 06 版)

  项目建设和运营期间,亚吉铁路为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两国提供就业岗位5.5万个。图为亚吉铁路列车乘务员培训现场。
  受访者供图

  2018年,阿布贾城铁临时运营期间,项目列车整装待发。
  受访者供图

  坦桑尼亚北部供水一期项目的水厂内景。
  受访者供图

  据统计,今年以来截至8月16日,中老铁路累计开行客车13000多列,发送旅客1120万人次,促进了中老两国经贸往来和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成为联通内外、辐射周边、双向互济的黄金大通道。图为“澜沧号”动车组行驶在老挝境内。
  叶传增、杨永全摄影报道

  2013—2023年,“一带一路”倡议走过十年。从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到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十年来,各方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

  一切的背后是人——设计师、工程师、建筑师、乘务员……每个建设者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带一路”故事。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见证十年,‘一带一路’风华正茂”,听“一带一路”工程项目的建设者、参与者和见证者讲述关于成长、绿色、机遇、繁荣、情谊和梦想的故事,展望共商共建共赢的美好未来。

  ——编  者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十年,对我们来说,首先是一段成长和见证成长的岁月。”亲历者大多会有这样的感受。

  十年来,一批批重大工程项目落地开花结果。这些项目中,有的已建成投运,成为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有的从一期拓展到二期、三期,在所在国不断扎根生长。

  十年来,一批批建设者倾情投入。他们或远赴他乡,在奋斗中守护初心;或搭上机遇快车,在岗位上锤炼本领……但无一例外,都随着工程项目一起成长、一路收获。

  本报记者采访了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者和见证者,听他们讲述十年的动人故事。

  

  郭重凤与亚吉铁路结缘12载 

  工作状态从短期海外出差变成短期回国休假

  “最近工作的重心都在这儿,明天还要再去一趟现场。”正值埃塞俄比亚雨季,亚吉铁路上让郭重凤挂心的事不少。

  要排除防洪隐患、确保沿线设施和人员安全、保障铁路运量,还有一列列化肥、小麦等民生物资运输专列必须稳稳当当运抵目的地——亚吉铁路,这条穿越国境的交通大动脉角色很重。

  作为中国土木埃塞俄比亚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郭重凤和团队的全力以赴早已成为一种“习惯和本能”。自2018年开通商业运营以来,亚吉铁路驶过平稳向上的5年。5年来,累计发送货物743万吨、旅客近53万人次,运输收入保持着年均35%以上的高速增长。

  这在当地是什么概念?郭重凤给出了更直观的表述:如今埃塞俄比亚95%的物资从吉布提港口出口,这些出口物资中又有60%的集装箱通过亚吉铁路运输。这条西起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东至吉布提港口的铁路横跨非洲两国,越来越被当地视作“运输生命线”。

  对此,当初参与设计亚吉铁路的郭重凤感慨万千。2011年,还在国内的设计师郭重凤接到一项任务:参与亚吉铁路可行性研究和勘探设计工作,34岁的他一脚踏入埃塞俄比亚。起初更多还是业务上的碰撞,“中国标准如何在当地落地?我们反复探讨,最终可行性研究报告经过11轮修编才达成一致。”

  亚吉铁路是非洲首条跨国电气化铁路,并首次采用从投融资、设计施工到运营管理维护的全套“中国标准”,是中国铁路首次实现全产业链“走出去”。

  “如何确保理念正确、资金利用最优、效果最佳?”这些问题,曾让郭重凤苦苦思索。10余年后,当初的方案一次次得到验证。去年亚吉铁路运输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达到盈亏平衡。“特别是经历战争和疫情这样的困难时期,着实不易。”郭重凤说。

  但郭重凤没想到的是,自从与亚吉铁路结缘,自己的工作状态从“以往短期海外出差变成了短期回国休假”,一路参与见证亚吉铁路从设计到建成、投运的全过程,今天

  仍在这里。但他已经从一名设计师成长为项目的管理者,看到了亚吉铁路上更广阔的风景。

  看见改变——全长752公里的运输里程,原来运输时间需要3—7天,亚吉铁路通车后只需要20小时;集装箱定价是公路运输的2/3;便民列车开启后,更多居民回家的路变“短”了。

  看见发展——项目建设和运营期间,亚吉铁路为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两国提供就业岗位5.5万个,培养3000多名铁路方面专业技术人才,当地百余名火车司机学会驾驭“钢铁巨龙”。

  看见未来——郭重凤发现,在埃塞俄比亚规划的14个工业园区中,有10个在亚吉铁路沿线100公里以内,以铁路建设带动沿线经济发展的愿景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结束和本报记者的通话,郭重凤要赶去签订一份当地特别经济区的合作开发协议。亚吉铁路的故事还会向更远处延伸,建设者们将继续奋斗。“我们牢牢记着,项目要落地一个,成功一个。”郭重凤说。

  阿布贾城铁成为郭晨工作第一站

  穿越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城,也穿越他从懵懂毕业生到成熟管理者的10余年青春

  制定运营计划、组织人员培训、进行线路巡检、开展演练,在尼日利亚,郭晨一心扑在阿布贾城铁项目上,为项目运营做着周密的筹备工作。

  去年8月,中国设计、生产的12列动车组列车抵达阿布贾,经过前期紧锣密鼓的测试,阿布贾城铁迎来正式运营前的最后阶段。为了这一刻,郭晨和大家奋斗了10余年。

  2009年,刚研究生毕业的郭晨进入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工作,当年12月即被派往尼日利亚。工作第一站,这个27岁的青年迎头撞上了同年开工建设的阿布贾城铁。

  这是中企承建的西非首条城铁,也是西非首条采用全套中国标准和中国装备的铁路。“对我们学土木的人来说,刚毕业就能在海外参加这么大的项目,很自豪。”郭晨现在还记得阿布贾城铁两线同时推进以及土方队、桥涵队、桩机队、房建队、爆破队纷纷出动的场景,“太震撼了”。

  城铁第一个桥墩落成、第一座桥梁完工、轨道全线贯通……项目建设中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郭晨如数家珍。2018年,阿布贾城铁正式开通。它连接阿布贾市中心地区、阿卡铁路及阿布贾机场航站楼,打造了首都阿布贾立体综合交通体系。“体现中国质量、中国速度。”来自外方的称赞,让郭晨很自豪。

  “当时对一切都充满憧憬,期盼着在项目上提升、锻炼,我也在阿布贾城铁项目中不断获得成长。”郭晨说。他从施工管理做起,一步步成长为施工队队长,又转型做商务工作、协助项目经理,如今已经是中国土木尼日利亚公司运营事业部总经理。

  “Mr.Guo(郭先生),你还认识我吗?”不久前,郭晨从阿布贾到拉各斯出差,迎面一个当地小伙子来打招呼,让他好不惊喜。原来,这位公司前雇员在城铁项目上学得一身本领,正在外地发展自己的事业。类似的偶遇和见闻,让郭晨对“一带一路”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带一路’倡议刚提出时,只是懵懂觉得海外业务发展会迎来飞跃,现在才具体、切身地感受到它的意义深远。”郭晨说。

  从项目部所在营地望去,以前是一片草木丛生的荒地,而今,可以看到营地、厂房、车站、车辆段、公路桥,还有一座座建材、水泥、水果加工厂拔地而起。“城铁沿线村庄的规模变大了,经济也逐步发展起来。”

  2018年,阿布贾城铁曾临时运营过一段时间,前来参观、学习、考察项目的当地人一下多了起来。“组团来参观的不少,我们城铁项目也成了当地轨道交通的‘教育基地’。”郭晨笑着说,言语间充满对城铁正式运营的期待。

  阿布贾城铁,穿越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城,也穿越了郭晨从懵懂毕业生到成熟管理者的10余年青春。“对‘一带一路’上的央企建设者来说,勤奋实干就是我们的底色。”郭晨表示,项目部信心满满,今年肯定要推动城铁运营起来。

  宁云峰在坦桑尼亚水务项目一干12年

  “每当供水项目通水的那一刻,水哗哗向外涌流,我可以站在原地看好长、好长时间”

  前一天还在锡米由项目上,第二天又到了塔里梅,手下几个项目同时推进,宁云峰几乎天天都在现场,几头奔波是他在海外工作的常态。

  最近,中国土木东非有限公司刚签下位于坦桑尼亚西北部的锡米由供水项目,项目建成后,将一举解决超过70万当地民众的饮水难题。作为项目负责人,宁云峰扎进了前期准备工作的一线。

  “项目刚刚签约,前期要做好图纸准备工作,社会关系需要协调。一切就绪,预计月底就要开工。”宁云峰说。

  坦桑尼亚位于非洲东部地区,时至今日,当地一些地区居民取水、用水仍然极为不便。而供水作为最基础的民生项目,也是后续交通、工业乃至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

  中国公司为解决当地供水问题持续贡献着力量。在坦桑尼亚维多利亚湖地区,中国土木先后实施并竣工移交了北部供水一期和四期、森格拉玛供水项目、姆万扎卫星城供水项目、姆万扎3A供水等重点水务项目,包括在建项目在内,可以解决当地近300万居民的生活用水问题。

  宁云峰2011年来到坦桑尼亚从事水务相关工作。那一年,他27岁,在这里一干就是12年。“最大的感受,就是项目的规模和体量越来越大。”宁云峰说,单个项目从最早服务5万人、10万人到30万人、70万人,越来越多居民的生活因此而改变。

  10余年来,宁云峰所在的项目营地绕着维多利亚湖不停挪动。但实际上,每到一处,做供水项目的他们都要先解决“自己没有水用”的难题,只能靠打井抽水或者组装简易水处理装置来解决生活问题,条件可想而知。

  就没有想过离开吗?

  “想过,经常会想。父母岁数大了,孩子又还小,总觉得亏欠家人太多……”宁云峰一时语塞,“但工作总是需要人来做,我不能半路逃跑。”

  每当供水项目通水的那一刻,水哗哗向外涌流,水花飞溅、水声叮咚,宁云峰说,他可以站在原地看好长、好长时间。

  这是工程建设者的幸福时刻。因为这些“时刻”,村民可以在家里直接使用清洁水源,孩子们不用因为取水而耽误上学,女性不用抱怨头顶水桶带来背痛,村子里少了伤寒和霍乱患者。项目所到之处,常常有村民对中国人竖起大拇指:“China,good good(中国,真好)。”

  2020年9月,中国土木东非水务在坦桑尼亚姆万扎地区正式挂牌成立,宁云峰也从建设人员成长为东非水务总经理。“未来还有很多项目要做。”宁云峰说,有饮用水供应、污水处理,水务产业链条还会逐步完善,服务更多当地居民。

  从近20年前第一个水务项目启动,到“一带一路”倡议下更多项目如繁星般闪烁,它们点亮了维多利亚湖畔,也点亮了人们对未来的期盼,映照着千万建设者们的那句话,“我们的青春,在这里挥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