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用科技实现创意”、通过“机器人总动员”服务赛事保障、“智慧大脑”助力场馆运行……成都大运会既是青春健儿的竞技场,又是一场现代科技的博览会,各种创新元素让大运会科技范儿十足。
用科技实现创意的开幕式
7月28日晚,当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叶光富等31名火炬手擎着“蓉火”进入开幕式场馆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时,现场一片沸腾。
“蓉火”火焰由朱红、明黄、翠绿、湖蓝4种渐变色组成,明亮而飘逸,而这背后,凝聚了研发单位的多项技术。
“蓉火”火炬是由可循环使用的铝材料制成,为确保火炬在传递中“超长待机”并保持不灭,研发团队融合了航天技术中的燃烧方案,在火炬内部打造了一套热管理系统,并通过优化燃料喷注、空气掺混等方式减少燃料的使用量。
开幕式现场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低硫、无重金属的高科技环保焰火,以及点火仪式中缓缓升起的火炬盘。
“看似简单的火炬盘,是整个开幕式能否成功的一大挑战。”成都大运会开幕式总制作人王锐祥说,操作中既要控制好火炬盘升降的时间,又不能让焰火干扰LED的成像,以呈现圣火点燃的最佳视觉效果。
为了让视觉效果更立体,成都大运会开幕式用投影技术在地面打造了一个超级大荧幕,运动员入场仪式上绚丽的“锦绣之路”就是用投影打造而成。为了不影响投影效果,开幕式灯光团队科学规划了现场3000多台灯具的灯光布局,并通过灯控台编程进行集成控制。
“机器人家族”踊跃亮相
早在大运会筹备期间,四川成都就形成了《科技赋能大运行动方案》,重点围绕主场馆、大运村等空间,在场馆建设、赛事保障、数字观赛等方面,实施共计170余项技术产品,覆盖30余个场馆,为办赛、参赛、观赛提供科技支撑。
圆圆的脑袋、火焰形状的小耳朵……本届成都大运会上,一款有着与吉祥物“蓉宝”同款萌脸的“蓉宝”机器人亮相多个场馆,准确而高效地为获奖运动员送上奖牌。
“‘蓉宝’机器人搭载了双目视觉高精度导航底盘核心技术,掌握了高度灵活的避障技能和复杂的障碍物检测技能。”“蓉宝”机器人产品相关负责人张睿睿说,除了为赛事担任“颁奖嘉宾”,“蓉宝”机器人还身兼数职,包括引导带路、信息播报、语言翻译、远程呼叫等。
“蓉宝”机器人还有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应急服务。它身上装有心脏除颤器(AED)和急救箱。在突发状况时,它会自动打开内置急救箱,显示屏上同时播放急救示范视频。通过“蓉宝”内置的摄像头,现场人员还可以远程与医疗专家进行连线。
除了“蓉宝”机器人,还有多个各怀绝技的“机器人”活跃在本届大运会。
在大运村,可以制作6至10种咖啡的双臂拉花咖啡机器人深受运动员欢迎;24小时“坚守岗位”的智能小吃机为运动员提供了“深夜食堂”;在成都高新体育中心,一款乒乓球“陪练”机器人可以做出十分精准的拉、削、搓、推等动作,并通过不同的对战模式满足运动员不同强度的训练需求……
绿色、节能的“智慧场馆”
位于东安湖体育公园的多功能馆,是一座可容纳1.8万人的特大型体育馆,成都大运会的体操比赛在此举行。“冰篮转换”“智能控温”“斗型大屏”……走进这座场馆,可以看到许多科技元素。
“场馆建设时在地面预埋了制冰系统,4小时即可实现冰球与篮球比赛场地的转换。”东安湖体育公园体操场馆中心执行副主任黄海桉说,场馆还通过建筑设计、隔热材料和温感探头实现“智能控温”,人少时不开空调也凉爽,人多时系统进行自动控温。
在本届大运会前,成都完成了49座体育场馆的新建、改扩建,其中新建场馆13个、改造场馆36个。“科技”“智慧”元素贯穿了场馆建造过程。
泳池内水花翻涌,运动员争抢传射……7月31日,在新都香城体育中心,成都大运会水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这也是成都大运会各场馆中节水特点很突出的一个场馆。
“场馆采用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周边地面以高渗水材料铺装,配合下沉式的渗水绿化带和场馆的坡面屋顶,将雨水汇聚起来。”香城体育中心后勤经理唐雨说,雨水经过场馆最下方的储水器净化后成为场馆的绿化与清洁用水。“场馆全年节水3000吨以上,耗水量降低20%。”
承担了成都大运会赛艇项目的新津赛区,宽阔的水面上漂浮着一些蓝色物体,这是专为大运会设置的水上自动气象站。
“相较于地面,水上监测的风、气温、湿度等要素在体感上会有明显差别。”新津区气象台台长蔡欣明说,通过水上自动气象站,可实时监测影响赛区水面的风向风速、气压、能见度、浪高、水温等要素,为赛事提供气象服务支撑。
“智慧大脑”让场馆运行更加“聪明”。有着1.8万个座位的凤凰山体育公园综合体育馆是大运会篮球比赛场馆,这里配备了先进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场馆的配电柜、灯箱、排水管网等功能区集成了大量的传感器,通过智慧能源管理系统这个‘最强大脑’,可实现有效管控场馆的用水、用电、用气等能耗。”凤凰山体育公园篮球场馆中心信息技术组经理李长知说,这个系统运行下来,整个场馆能节能15%左右,削减60%的运维人员成本。
自动驾驶巴士、无人驾驶地铁、3D照相、蓄冷型降温背心、智能厕所……本届大运会上,还有许多精彩纷呈的科技成果纷纷涌现。成都市科技局副局长张翼说,在推进“赛事侧”科技赋能的同时,成都也正多方面发掘新技术新产品在“城市侧”的应用,促进赛事营城、兴业惠民。
(新华社记者 李倩薇 何磊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