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华文作品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年08月05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瀚海驼铃

康 岩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8月05日   第 07 版)

  硕大的主风机组由蒸汽轮机驱动运行,高压蒸汽产生的气流在叶栅间穿梭、流转,发出阵阵沉闷而又震撼的呼啸,划破奇姆肯特静谧的夜空。奇姆肯特是哈萨克斯坦第三大城市,也是重要的成品油生产基地。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奇姆肯特炼油厂,近年来经过现代化改造,焕发出盎然生机。

  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哈萨克斯坦正是首倡之地。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已从理念化为行动,连点成线到面,为当今世界发展注入新动能。这个十年,也是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CPECC)海外业务发展最快的十年。一个个项目,如一颗颗繁星,闪耀在“一带一路”的天幕上。项目背后,饱含着海外员工舍小家、为大家的责任和担当。

  一

  70后黄韬,2016年加入奇姆肯特炼油厂现代化改造项目。奇姆肯特炼油厂现代化改造,是共建“一带一路”与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共同孕育的明珠。作为一名老石油人,能与这个项目结缘,黄韬深感荣耀。

  项目建设之艰,黄韬记忆犹新。一期工程投产前,遇到过“大问题”。2017年4月23日,项目施工部经理跑到区域部经理黄韬面前,喘着粗气说:“不好了,黄经理!当地承包商施工进度慢,装置投产用电没法保证,怎么办?”一瞬间,黄韬也有点懵了。他心下想:项目建设涉及欧美、俄、哈、中多国标准,现场人员操着俄、哈、英、中四种语言,已经让项目建设举步维艰。要是不能按原定时间受电,一期工程核心装置60万吨/年异构化投产目标就难以保证,业主肯定要质疑我们。黄韬快速理清思绪,说:“要尽快送上电,必须连通老厂总变电站和新建厂区的变电所!”随后他立刻组织电气工程师与业主人员开展技术论证。大家认为,方案能否可行,落实14公里高压电缆是关键。

  无论是中国还是哈萨克斯坦,都没有现成的高压电缆。哈萨克斯坦有两个电缆厂,一个在奇姆肯特,一个在阿拉木图,生产周期都很长。如果让中国生产,需要一个月,再加上清关运输,到现场怎么也要四五十天。黄韬心里默默计算:还有12天就是受电的日子,“不能再拖!立刻从国内找供应链,空运到哈萨克斯坦!”

  电缆找到了,新问题又来了。受电还需要利用原有管架,打通电缆敷设路由,新建300多米电缆支架。老厂作业各种管束多,票证办理需要协调业主动力车间等多个部门,这样一来,电缆不知道啥时候才能敷设。思来想去,黄韬想到了一位哈国老朋友,他是炼厂哈方原总顾问,也是项目聘请的首席电气专家,有话语权。有了他的帮助,很快办齐了各种手续。100多名参建员工连续6天奋战,于2017年5月3日晚7点,提前2天实现受电。业主由衷地称赞:“这就是中国效率”。那一刻,黄韬这个山东汉子,露出了腼腆的笑容。

  2017年6月,一期工程顺利投产,奇姆肯特炼油厂在哈萨克斯坦三大炼油厂中率先完成从欧II标准向欧IV、欧V标准升级,由此结束了哈萨克斯坦不能生产高标号燃油的历史。

  有了一期工程的经验,二期工程顺利了许多,中国技术、中国制造大放光彩。1.5万吨/年硫磺回收装置,在中国预制成28个模块,运到现场,14名工人像搭积木一样,7天完成组装,较常规施工节省一半工期。项目最大的设备是20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分馏塔,重425吨、高58米,分片到货,现场组焊试压,防腐保温、劳动保护、附塔管线、照明全部安装完,一次吊装就位,“塔起灯亮”,让在场的哈方业主连连赞叹……

  2018年9月,二期工程成功投产,这颗由近6000名中哈员工携手建造的“能源明珠”,为奇姆肯特增添了现代化气息。投产至今,奇姆肯特炼油厂累计加工原油超过2600万吨,为保障哈萨克斯坦成品油供应、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黄韬的父亲也是石油人。2017年5月,父亲被诊断为癌症,黄韬得知后心急如焚。领导特批他回国带父亲治病。父亲病情刚稳定,他又回到项目现场。如今,父亲已顽强地与癌症抗争了6个年头,他也从奇姆肯特项目转到巴佐伊压气站扩建项目。父亲生病前,每次黄韬离开家,父亲都会嘱咐他:“好好工作,不要担心家里!”如今,父亲还会再问一句:“什么时候回来?”说到这里,黄韬哽咽了。

  二

  80后左亚锐所在的尼日尔阿加德姆油田二期地面工程,位于撒哈拉沙漠腹地,是中国石油“十四五”海外重点投资项目,建成投产后,可每日出口原油11万桶。

  一望无际的撒哈拉大沙漠,灼热的阳光如同一把利剑,刺透左亚锐的工服。车辆在沙漠里穿行,左亚锐忍受着沙丘起伏带来的颠簸,刚开始,硬是把他颠出了肠道功能紊乱。但如今,他成了项目部第一个沙漠乘车里程超过10000公里的人。

  纵目四望,黄沙莽莽,衔天吞地,满目都是单调焦灼的黄色,时空仿佛在这里凝固。沙尘暴说来就来,一股股急劲的旋风,刮来又刮去,卷起成堆的黄沙,洒向空中。骆驼缓缓地行进,腾起朦胧的沙雾,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灿灿金光。从2020年3月担任项目施工试运部经理至今,这样的画面左亚锐看得太多。

  作为西非内陆国家,尼日尔生产条件较差。项目营地距离首都尼亚美1400多公里,刚过来时,没水没电。没水喝就打井,钻井机突突突往地下钻100多米,才能见到水。用电要自备发电机,注入柴油发电。左亚锐带领9名中尼员工,用48天完成先锋营地建设。

  吃是头等大事。食材一周到十天补给一次,要派冷藏车去800公里外的津德尔采买,来回路途就要4天。到了营地,原本新鲜的蔬菜打了蔫,西红柿被颠成了西红柿酱。牛羊肉、土豆、洋葱方便保存,但架不住天天吃。由于维生素摄入不足,没多久,左亚锐和同伴们嘴上起泡、口腔溃疡,喝口水都能疼得龇牙咧嘴。

  设备、材料更金贵,不管是中国采购还是国际采购,得先走海运到达邻国贝宁的科托努港,或是多哥的洛美港,再经过1800多公里跨国公路运输,到达尼日尔迪法市或津德尔市,然后进入沙漠,再行驶600多公里,到达项目现场。沙漠里没有路,一辆辆沙漠运输车就像一匹匹负重的骆驼,在沙丘中逶迤前行。2022年8月,项目第一批大件物资——8台索拉发电机组及配套设施,整整装了17台沙漠运输车,历时78天,跨越万里,成功到达现场。

  架空线路和集输管道,像是一条条筋脉和血管,在撒哈拉沙漠里穿行,电力从站场输送到井口,原油从井口输送到站场,唤醒了沉睡的沙漠。当地牧民的房屋是用晒干的梭梭草搭建的,牧民根据雨季和风季来回搬迁,屋子经常挡住线路和管道施工。这时候,左亚锐就带上翻译,和业主、政府派驻当地的代表一起,一家一户挨个儿劝说:等工程投产了,大家的生活、教育条件都会得到改善……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打消了牧民心中的疑虑。随着更多中国石油企业的到来,公益活动、社区活动也多了,他们联合起来,捐桌椅、送文具,一座座帐篷学校建了起来。听着琅琅读书声在沙漠腹地响起,左亚锐心想:这个国家的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好。

  2020年6月的一天下午,左亚锐突然感到一阵阵剧烈的腹痛,同事怀疑是急性阑尾炎。营地不具备手术条件,油田现场因为疫情封控又出不去,没办法,只能通过药物保守治疗。两个多月后,他才搭乘从尼日尔回国的飞机,回到国内治疗。治疗结束后,他很快返回尼日尔。

  尼日尔项目营地的大门口,竖立着10个红色的大字:“荒凉的沙漠,火热的人生”,每天进进出出,左亚锐都会默默看上一眼。他知道,中尼石油合作被称为“尼日尔人民的希望之光”,在“一带一路”中非合作的新赛道上,他不能缺位。项目今年10月1日就要实现原油外输,已经坚守了十几个月的左亚锐,即将亲眼见证这一天。他要等到项目成功投产再回国休假,安安心心陪伴年迈的父母和两个年幼的女儿。

  三

  今年2月,90后管恩庶的女儿出生,看着眼前这个粉嘟嘟的小人儿,他的内心充盈着幸福与喜悦。但一想到即将返回伊拉克,心中又满是歉疚和不舍。

  伊拉克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两河流域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还有传诵千年的谚语、神话和史诗。和这里的人们一样,管恩庶也相信“鞋子是人们的眼睛,行路增长人的见识”。2020年5月,他主动申请从阿尔及利亚项目调到伊拉克项目。那时,他和女朋友的爱情长跑已进入第7个年头,女朋友心里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母亲得知后,紧张地对管恩庶说:“伊拉克那么乱,你不能去!”“我是家里的顶梁柱啊,趁年轻,多长见识多提升自己!”管恩庶解释。家人看他决心已定,只好放手让他远行。

  每年11月到来年2月是伊拉克的雨季,其余都是旱季,这意味着,全年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高温炙烤中度过。最热的时候,气温能升到50多摄氏度,没走一会儿,工装里的衬衣就湿得透透的,汗水沁在外面,化成一片水印,很快又被晒干,整个人仿佛身处一个巨大的烘干机里。晚上回去脱下衬衣,管恩庶发现,一层细细的盐霜在灯光下泛着白光。

  管恩庶所在的格拉芙油田项目,业主是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作为一名HSE(健康、安全、环境)工程师,管恩庶的工作是查违章、找风险、除隐患,每天在现场一走就是10多公里,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一次,他在现场巡检时发现,当地承包商员工正站在5米高的施工平台上焊接管线,没佩戴安全带,周围也没有护栏。他吓了一大跳:如果工人挪到边缘位置,双脚踩空摔下去,轻则骨折,重则丧命。他赶紧叫停施工,召集所有人现场开会,要求承包商立即整改。

  良好的HSE业绩,是站稳海外市场的基本要求,也是进入高端市场的敲门砖。自2009年重返伊拉克市场至今,管恩庶所在的CPECC已高质量完成20多个项目,成功敲开了壳牌、道达尔、英国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等国际知名石油公司的大门。

  今年3月,管恩庶来到伊拉克南部的鲁迈拉油田项目工作。第一次以HSE部门负责人身份参与项目建设,让他感到既兴奋又紧张。这是鲁迈拉油田近10年来新建的第一个原油处理设施项目,业主为英国石油公司与中国石油组成的联合体合资公司——巴士拉能源公司。项目管理团队国际化程度很高,管恩庶所在的部门尤其明显:6个人来自5个国家,不同文化交流碰撞,大家互相借鉴,取长补短,迸发出鲜活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项目刚开始,业主要求,工人必须经过业主组织的入场培训,方能进入现场施工。从申请培训到完成培训,平均需要一周时间。时间不等人,工程不等人,管恩庶决定向业主申请改由项目部自主培训。没想到,申请被业主拒绝了。他立即召开部门会议。伊拉克同事提议,让业主现场体验我方的内部培训课程;印度和巴基斯坦同事依据业主程序文件及合同,找出了我方内部培训的合理性;尼日利亚同事决定针对现场情况对培训课件进行匹配修改。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向严苛的业主最终同意了他们的申请。

  一望无际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荒凉得让人绝望。在这里,除了工作没有任何娱乐可言。闲暇时,管恩庶坚持每天健身,他说:作为HSE人员,自己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他嘿嘿一笑又说:“块头大一些,从气势上也能震慑住违规违章人员。”

  刚来伊拉克的时候,管恩庶拜了项目HSE部门经理为师。师傅桌上摆着一块石头,看上去普普通通。有一天,管恩庶没忍住好奇,问起石头的由来。师傅说:“这是我刚参加工作时师傅送的礼物。师傅告诉我,作为安全人员,要像石头一样沉下来,踏踏实实做事,对得起头顶的红帽子。”这番话,管恩庶始终铭记在心。

  今年是管恩庶在伊拉克工作的第三个年头。视频里,看到他皮肤黝黑、笑容灿烂,母亲少了一分担忧,妻子多了一分理解。她们知道,他已找到了自己的价值。看着可爱的女儿一天天长大,更坚定了管恩庶在海外项目好好干下去的决心——要努力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

  戈壁沙漠、深水浅滩、城市内陆……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CPECC员工挥洒汗水的身影随处可见,油气合作正演绎着动人的故事。十载春华秋实,今朝骏业日新。从勇闯海外、边干边学,到稳扎稳打、开拓高端市场;从走出国门、白手起家,到履行社会责任、为当地民众带去福祉和希望,CPECC依靠一个个敬业的员工,扎根一个个稳健的项目,走好石油工程建设的每一步路。建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在CPECC员工以及更多石油人的努力下,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