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学中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年07月21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河岳英灵集》:盛唐诗人哪家强?(子曰诗云)

熊 建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7月21日   第 11 版)

  最近热映的电影《长安三万里》中,主人公高适读的书里有一本《河岳英灵集》。

  这不是编剧杜撰,而是真实存在的古籍,被公认为是盛唐时期最优秀的诗歌选本,共收入诗人24人,几乎囊括了盛唐时期诗坛精英,选诗234首(今存230首)。所选诗人有李白、王维、王昌龄、孟浩然、岑参……甚至还有高适自己。涉及的诗人大多数都在电影里出现过。

  此书是天宝末年,“丹阳进士”殷璠编选的。殷璠的生平,今天知道的不多。需要说明的是,唐人选唐诗,殷璠不是第一人,他之前至少还有12种选本,但那些书要么亡佚不存,要么残缺不全,要么水平不高。而《河岳英灵集》能流传后世,把盛唐诗坛的精彩纷呈牢牢留存在历史的底片上,不光是由于“同行帮衬”,其本身颇有特出之处。

  这特出首先体现在文献价值上——保存了若干唐代诗人的诗。其中如贺兰进明、李嶷等好几位诗人,最初就是《河岳英灵集》记录的,然后被宋代《唐诗纪事》采录,清代《全唐诗》又根据《唐诗纪事》加以选录。因此,《河岳英灵集》为这些诗人留下了最初的印迹。

  其次,殷璠对所选诗人的品评十分到位,精确恰当,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言:“凡所品题,类多精惬。”

  这种精当,来自理解和共情。

  可能是由于殷璠本人仕途不顺,遭际落魄,他特别青睐怀才不遇、沉沦下僚的诗人——五品以上官员比如张说、张九龄、贺知章的诗歌,殷璠一首也未选。书中所选作家,除了李白受到过唐玄宗的召见,短时期内在宫廷供职以外,其他这些盛唐代表诗人,在殷璠选诗之际,或是职位不高,或根本就是一介平民。

  全书开篇第一人常建,殷璠就说他“高才而无贵仕”。即便李白,在宫廷的生活也不得意,终于离开。对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发出这样的议论:“故所录皆淹蹇之士,所论多感慨之言。”

  还以常建为例。殷璠在评论其人其诗时,思维不由自主地发散开来,勾连起同样遭遇的前代诗人:“曩刘祯死于文学,左思终于记室,鲍照卒于参军。今常建亦沦于一尉,悲夫!”曩就是从前的意思,文学、记室、参军都是基层官员,刘祯、左思、鲍照皆为唐代之前的著名诗人。

  不过正因为有此经历,诗人的作品才有可观之处。殷璠接着评说常建的诗:“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至如‘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又‘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此例十数句,并可称警策。然一篇尽善者,‘战馀落日黄,军败鼓声死’,‘今与山鬼邻,残兵哭辽水’,属思既苦,词亦警绝。潘岳虽云能叙悲怨,未见如此章。”潘岳是西晋文坛领袖。在殷璠看来,常建作品中表达的悲怨,潘岳都比不了。

  从对常建诗歌的品评,可以看出殷璠论诗和诗人的总体路数——不是空发议论,而是结合诗人作品夹叙夹议,并与其他诗人进行比较。

  第三,《河岳英灵集》的理论价值不可忽视。殷璠不满足于单纯的选诗、评诗,还提出自己的诗歌主张——兴象说、音律说,鲜明地反映了盛唐时代诗歌高峰期的创作特色和理论特色。

  在书中,殷璠提出“文有神来、气来、情来”的观点。这说明他看到了盛唐诗人昂扬的独特个性,因为神也好,气也好,情也好,都是作家的主体精神面貌。

  在殷璠那里,神、气、情是统一的。神代表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给诗以深度;气偏重于表达抑郁不平,给诗以气势;情着重于作家对外物和自身的感受,给诗以情怀。三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使得盛唐诗歌既有神理,又有力量,还富于情致。这是对盛唐诗歌特征给予了理论上的解释与说明。

  以“气”为例,殷璠评诗注重气骨。比如说薛据,为人骨鲠有气魄,其文章也是如此。因为不能早些显达,他很伤感,写下《古兴》这首诗:“投珠恐见疑,抱玉但垂泣。道在君不举,功成叹何及。”怨愤颇深。

  殷璠因为贤人沉沦、怀才不遇而愤慨于社会的不公,因此无论选诗,还是评论,不避“怨愤”,主张“志不拘检”,也就是说,只要胸怀大志,行为上不必过于苛求。

  因此,对李白,称赞其“率皆纵逸”;评王季友,肯定他“爱奇务险”;聊高适,说他“不拘小节”,“甚有奇句”;品祖咏,认为他“调颇凌俗”;论岑参,是“语奇体峻,意亦奇造”;对当时并不著名的李嶷,称他“翩翩然佚气在目”……

  翻看全书之后,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书中没有收录杜甫的诗?对此有分析认为,杜甫是大器晚成的诗人,其作品受到广泛推崇是他去世后很多年的事。在盛唐诗坛,杜甫的名望不高,自然入不了殷璠的法眼。这一点,跟《长安三万里》中,杜甫不是主角,也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