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学中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年07月14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诗品》:好的诗歌该是什么样?(子曰诗云)

熊 建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7月14日   第 11 版)

  中国是诗国,历代诗人层出不穷,贡献了大量绝美诗篇。

  诗人一多,人们自然就产生了谁水平更高、哪首诗更好的想法。梁山好汉聚在一起不也得排座次?

  于是,《诗品》一书应运而生。作为“百代诗话之祖”,《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论著作。作者钟嵘,是南朝齐梁时期人。

  该书与同时代的《文心雕龙》并称“双璧”,对我国文学理论、诗歌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具有奠基诗学的意义。书中追溯了五言诗的起源,说明了诗歌的功用、源泉和表现手法,提出了评诗的标准,并对南朝梁代之前各个时期的诗坛主流作者加以评述。

  一开篇,《诗品》就回答了“人为什么要写诗”这个问题。

  钟嵘的答案是“气”:“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意思是,人的性情受气的感召、物的触动,就会形成独特细腻的内心感受。用吟咏的形式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就形成了诗歌。这里的“气”,抽象又具体,既是充盈天地间的蓬勃生气,还是大自然的变化。正如他在《诗品序》里说的:“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

  这种四季感荡人心的诗歌发生论,是西晋以来文论家的共识。比如刘勰说:“物色之动,心亦摇焉。”但诗歌的发生,不光是因为季节的变迁,社会生活中的不幸、人际关系的触动,也是诗歌发生的重要原因。首次明确提出这一点的就是钟嵘。

  他在《诗品序》中自“楚臣去境,汉妾辞宫”以下,列举了人的6种痛苦遭遇,例如屈原的放逐、班婕妤的失宠、边关战士的牺牲,这些现实遭遇给人带来的痛苦,都要用“陈诗”“以展其义”、借“长歌”“以释其情”。如此才能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才能在苦闷的环境中获得内心的解脱与慰藉。这其实就是后来韩愈“不平则鸣”文学主张的滥觞。

  从这里可以看出,钟嵘认为诗歌的本质是吟咏性情,是人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因此,《诗品》特别推崇那些直抒胸臆、不加修饰的诗句。比如徐干《室思》中的“思君如流水”,曹植《杂诗》中的“高台多悲风”,谢灵运《岁暮》中的“明月照积雪”等。

  接着,《诗品》品评了从汉至齐梁的123位诗人,定上品12人(古诗算1人),中品39人,下品72人。全书结构严谨,横向以上中下三品论诗,纵向先追溯流别,再逐一品评诗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这些品评)皆妙达文理,可与《文心雕龙》并称。”通过这种形式,横向可看出历代诗人之优劣,纵向可看出五言诗歌之发展。

  钟嵘对诗人作品的品评,形式多样,别开生面。比如评山水诗人谢灵运:“然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评“女郎诗人”张华:“犹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评田园诗人陶渊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评曹操:“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评江淹时,钟嵘讲了个故事。说大诗人江淹有一天晚上做梦,梦见一大帅哥,自称是两晋时期的文学家、方士郭璞。郭璞说:“我有支笔在您那里很多年了,现在想要回来。”于是江淹从怀中掏出一支五色笔给了他。往后,江淹再写诗,语句不通,文采尽失。江郎才尽这个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

  《诗品》在后世也受到一些批评,比如把曹操居然列为下品,陶渊明才列为中品,不少诗歌评论家觉得太离谱了,认为他们都应该是上品。后来文学史都做了纠偏,但钟嵘的贡献还是主要的,《诗品》不失为珍贵的文学遗产。

  正史里记载,钟嵘曾请求文坛领袖沈约为他传播声誉(跟刘勰想到一块了),沈约没答应。等沈约去世后,钟嵘在《诗品》里把他列为中品,并批评他的作品说,当时因为新的大家还未出现,旧的名家逐渐衰落,所以沈约才能独霸文坛,其实他的诗的意蕴比才尽的江淹还浅。《南史》作者李延寿认为,这是追念旧时的怨恨,以此来报复沈约。

  对此,明代胡应麟、清代姚鼐等学者均认为,沈约的诗确实差,缺乏风神,就算换个人来评,地位也不会高。他们说得很有道理,今天谁还记得沈约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