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万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年06月16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好声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6月16日   第 07 版)

  文艺经典都是精雕细琢、久久为功的产物。许多文学巨作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精神劳动结晶,许多古代造物如建筑、手工艺品中注入了精湛的匠作技艺,才达到了“美轮美奂”“巧夺天工”的精彩。今天的文艺创作要坚持精品意识,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打磨每一件作品。要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下功夫,把文化遗产和古典艺术的精华转化到文艺创作中。

  ——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谈在文艺创作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音乐是心灵烛照,是最好的魂魄刻画,体现了喧嚣尘世的宁静。音乐家的人生经历其实与听众无关,即使他有万千坎坷,他仍以温馨丰盈之音乐作回应。窗树摇影,林泉溅花,音乐家的人生经历有如深雕的石碑,都会在音乐中显现出来。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主席叶小钢谈音乐和音乐家

  新时代中国儿童的所思所想,和百年前的儿童乃至和他们的父辈都有明显不同,需要儿童文学提升对新时代儿童形象进行塑造的能力,通过观察这个时代一个个真实具体的儿童,立体鲜明地写出“这一个”。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坚持“少就是多”,敢于“以少胜多”,让中国儿童文学能够观照人类共同价值,让世界各国孩子读到中国儿童文学作品时,有一种心心相印的欢喜和感动。

  ——鲁迅文学院副院长李东华谈新时代儿童文学创作

  最近在贵州省榕江县举办的“村超”乡村足球联赛引起广泛关注。这一活动延续着榕江足球80多年的历史。这种“文化大集”式的乡土赛事,以“土”出圈,以“文”赋能,作为一种特殊载体,传递着独特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和民族观。这一新型民俗节日作为多元文化交融、交流、共生的场域,可以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及感召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北方室主任、研究员毛巧晖谈“村超”的文化内涵

  现代汉诗与互联网在传播媒介层面“相遇”,更在诗歌语言、抒写主题、想象方式等方面实现全方位融合。如果说第一代互联网技术为现代汉诗写作开辟了一个迥异于传统纸质媒体的全新媒介空间,那么近年来突飞猛进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为现代汉诗的写作、阅读和传播创造了另一个新的展示平台,更多普通网友集结在这里,写出不少充满人间烟火气息的诗歌作品。二者相互关联,互为背景,构成当下汉语诗歌写作的独特景观。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教授伍明春谈网络诗歌与互联网融合

  (苗  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