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科教观潮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年06月12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探寻科创之城的“成长密码”

——安徽合肥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本报记者 杨俊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6月12日   第 09 版)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景图。
  百度图片

  合肥开设了全国首家外国专家书屋,为在该市的外国专家提供免费借阅和赠书服务。图为外国专家获赠图书后留影。
  百度图片

  从“墨子号”量子卫星发射升空,到“人造太阳”等大科学装置熠熠生辉;从“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城市;从享誉全国的制造业基地,到生机勃勃的科创高地……今天,当人们聊起安徽省合肥市,科技创新已成为这座城市的靓丽名片。

  近年来,合肥不断完善领导协调机制,全体系加强科创力量统筹;构筑“国之重器”保障机制,全方位助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转化孵化机制,全领域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打造投融资机制,全周期赋能科技企业成长。如今,合肥已经成为科技创新、人才安居乐业的沃土,城市美誉度与影响力与日俱增,科创领域取得喜人成果,国际排名逐年提升。

  近日,本报记者作为中央媒体记者团成员,赴该市探寻科创合肥的“成长密码”。

  

  吸引全球专家—— 

  “合肥正是我想来的地方”

  记者团一行赶到时,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正在举行。在市政府办公楼一间简朴的会议室里,来自美国、德国、法国、阿根廷、日本、印度等国的10多位专家踊跃发言,为合肥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建言献策。

  这些外国专家大多数已在合肥工作生活多年,亲眼见证并亲身参与了合肥的科创事业发展,点赞这座城市在科创方面的巨大进步、良好的科研生态和完善的人才政策。

  “合肥正是我想来的地方。”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众安徽”)研发经理,来自西班牙的诺伯特·奥利瓦雷斯对本报记者说,“这里太棒了。合肥地处中国中部,区位优势明显。作为中国的创新高地,合肥聚集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一批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创新企业,为我们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此外,该市的基础设施完善,特别是地铁四通八达,工作生活都很方便。”

  对此,在合肥工业大学任副教授的美国专家丹尼尔·大卫表示赞同。他说:“我在合肥工作生活了十余年,亲眼见证了合肥经济的飞速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活环境和质量显著提高、国际化氛围日益浓厚。近年来,中国在人工智能、材料科学、能源等领域的创新取得了巨大进步;国际社会应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并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交流。”

  “我期待与中国同行更好合作,携手打造言语科学研究平台。合肥良好的创新环境让我觉得自己的目标可以加快实现。”2023年,被授予中国政府友谊奖的日本教授本多清志来到天津大学合肥创新发展研究院工作。在这里,本多清志教授开展了说话人个性化特征的频域研究、非鼻化元音的鼻腔共振模式研究、光声门图仪的应用等多项研究。

  “合肥的科研环境很好,创新氛围浓厚,让我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本多清志说。

  近年来,合肥围绕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积极打造外国专家在合肥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建立了合肥市外国人才联席会议制度,开设了安徽首个“外国人来华工作、居留许可”单一窗口,大幅提升了外国人才服务管理工作水平。

  据合肥市科技局党组书记袁飞介绍,目前,该市持有效来华工作许可的外国专家有1500余人,来自全球75个国家,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及人才培养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他们是合肥科技创新事业的积极参与者,是中外友好交流的民间大使。2018年至2022年,合肥市连续5年上榜科技部“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主题活动榜单。

  优化科创路径——

  推进“科创+产业”融合巨变

  立足创新,合肥正大力推进“科创+产业”融合发展。2021年底,合肥成立了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由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主任,安排1名市委常委任执行副主任,统筹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协调办理重大事项。

  2022年,合肥在市内重点地段开始建设科创高地——“科大硅谷”,明确将以中国科大为纽带,汇聚创新力量,发挥科技体制创新引领作用,将“科大硅谷”建设成为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聚集地。

  启动建设不到一年,“科大硅谷”成就斐然:全国首个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挂牌,总规模300亿元、首期15亿元的“科大硅谷”引导基金设立,“安徽芯片第一股”云岫资本全球科创中心将落户于此……资本、人才、项目源源不断地汇集而来。

  “合肥坚持科创立市,把最美的地段、最优的资源留给科学家,遵循‘科技强—产业强—经济强’的发展路径,系统链接国家、省、市科技成果资源,组建能源、大健康等‘国字号’研究平台。”合肥市科技局局长范进对本报记者说。

  大力培养本地科创人才,积极吸引外来科创人才是合肥产业快速发展的一大“秘诀”。

  近日,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将投资约10亿欧元在合肥建立聚焦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研发、创新与采购中心。这也是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首家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合资企业。

  谈起上述大手笔投资,大众安徽首席执行官葛皖镝说:“我们选择扎根合肥,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本地创新人才优势。”

  大众安徽首席人力资源官邵剑说:“合肥市为我公司认定了高层次人才200余人。我们新招聘的1500余人中,75%来自外地,由此可见合肥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之大。”

  安徽省合肥市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高级总监周祖宁对本报记者表示,随着国际化业务步伐加快,该公司持续吸收外籍人才,目前有近100人。

  解决“难点”“痛点”——

  “加快科研成果就地转化”

  近年来,合肥聚焦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难点”“痛点”,使创新成果更好对接市场。打造“科里科气·科创荟”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品牌,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是该市的举措之一。

  4月20日,在“科里科气·科创荟”第22期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现场,合肥市科创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叙新、“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公司产业服务中心副总经理陈碧珊分别就“合肥市种子基金管理办法政策”“科大硅谷”进行了解读及推介。

  黄叙新围绕投资要求、项目遴选方式、基金扶持效应等方面作了详细说明并分享了具体投资案例。陈碧珊则围绕“科大硅谷”的定位、空间布局、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市场化运营体系以及相关27条政策的政策制度创新等内容进行了推介。

  合肥市科技局总工程师高致远表示:“加快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需要给成果转化团队一个展示和对接的平台,‘科里科气·科创荟’由此应运而生。通过这个平台,邀请潜在的产业应用单位和投融资机构参加并交流对接,促成合作。”

  从“科技成果转化专班”到种子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从“科里科气·科创荟”路演再到“从实验室到应用场”,合肥市建立了可转化科技成果评价机制,为创投保驾护航。

  “合肥市委市政府对科技成果转化给予了充分的宽容,合肥市种子基金的风险容忍度达50%,天使基金允许40%的风险,为创新团队提供了非常宽松的环境,能更好鼓励他们大胆去闯去创。”高致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