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年06月0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并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纪实

新华社记者 张晓松 林 晖 本报记者 杜尚泽 张 贺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6月05日   第 02 版)

  一个国家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如何传承赓续?

  一个民族绵延不绝的悠久文明,如何发扬光大?

  带着这样的深邃思考,6月1日至2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察调研、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全面系统深入阐述,发出振奋人心的号召——

  “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和成立中国历史研究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

  “这两个馆,两年来我一直都想去看看,但都没有找到机会。这次下定决心,用两个半天的时间,走一走、看一看。”习近平总书记说。

  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来到离北京中心城区约40公里的燕山脚下,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

  这里原是一处废弃的采石场。经过生态修复,一片气势恢弘的仿古建筑群依山就势兴建起来。

  “国家版本馆是我亲自批准的建设项目,一直非常关注。”总书记举目环视,微笑着说,“坐落在山水之间,中国古典建筑看起来很舒服。”

  步入文华堂,绕过大屏风,迎面是国家级版本陈列殿堂——国家书房。四周15组巨型书柜,陈列着近3万册新中国精品出版物,营造出中国风格的藏书空间。

  总书记走近书柜,仔细观摩,一套《宋画全集》吸引了他的目光。

  “这是我在浙江工作时候,浙江大学张曦负责的项目。先是编纂《宋画全集》,后来又扩展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不仅在浙江当地,还和海内外广泛合作。”总书记回忆道。

  当年,正是在习近平同志亲力推动、全程支持下,历时10余年的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顺利出版,将穿越千年的丹青、散落全球的国宝汇聚一堂,生动呈现赫赫先秦、大汉雄风、盛唐气象、典雅宋韵、元明清风采。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

  总书记的目光望向国家书房顶部中央藻井内的星空穹顶。穹顶上是一幅宋代石刻天文图,图上标注着古人观测的恒星位置,星汉灿烂、浩渺深邃。

  “选用这幅图案,传递着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瀚阁’的寓意:中华文明如星空般浩瀚璀璨。”听着讲解员的说明,总书记不时点头。

  版本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欣欣向荣的表征和见证。在文华堂二层,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斯文在兹——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

  商王武丁时期的“四方风”甲骨刻辞、宋刻本《棠湖诗稿》、宋拓本《西楼苏帖》、唐写本《妙法莲华经》……一件件珍贵的甲骨、简牍、古籍文献、雕版拓片等,无不昭示着中华文明的光辉灿烂、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博渊综。

  习近平总书记不时驻足察看,询问有关情况。

  “这是一件发挥着重要政治功用的古籍版本——明代蓝格抄本《使琉球录》,它是记录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属于中国版图的早期版本著述。书中这样记录:十日……过平嘉山,过钓鱼屿,过黄毛屿,过赤屿……十一日夕,见古米山,乃属琉球者……”在明抄本《使琉球录》展品前,工作人员详细介绍。

  “我在福州工作的时候,就知道福州有琉球馆、琉球墓,和琉球的交往渊源很深,当时还有闽人三十六姓入琉球。”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典籍、版本的搜集整理工作,把中华文明传承好、发展好。

  文华堂内,另一项专题展览——“版本琳琅”,展示着中国当代出版精品和特色版本。

  指着展台里不同版本的《新华字典》,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家说:“这几个版本我都用过。”

  已经略微泛黄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版本的《新华字典》,勾起了总书记的思绪:

  “那时候去陕北插队,在地里干活时我兜里就揣着一本《新华字典》,休息时就拿出来翻两页,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看一个字有几种发音、有几个意思,怎么用字用词才是准确的。我们写文章,一下子用五六个排比句、五六个成语就好吗?不一定,关键是要从中选出一个最准确的、最好的词,而不是‘抖书包’、‘掉书袋’。”

  年画、连环画和宣传画是国家版本馆的特色馆藏。

  “这些小人书都是全套的,我小时候都翻烂了,《岳母刺字》《牛头山》《枪挑小梁王》《双枪陆文龙》《小商河》……”总书记如数家珍,“这些小人书很有教育意义,画小人书的人功夫也深,都是大家。”

  新中国成立后,“三红一创(《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青山保林(《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等经典红色作品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

  总书记仔细观看这些作品的手稿及图书版本,感慨地说:“这些书当年都看过,激励了多少人啊。这些优秀的老作品、老片子,现在也应该拿出来看一看、放一放。”

  随后,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保藏古籍版本的兰台洞库,实地察看版本保存收藏情况。

  “兰台”二字,出自《汉书·百官公卿表》“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正是收藏典籍的府库之意。

  兰台洞库1号库是雕版特藏库,保存着汉藏蒙满四种文字大藏经雕版。用上等梨木、红桦木制成的雕版,历经数百年风雨变迁,依然散发着独有的魅力。

  总书记缓缓走进库架深处,仔细观摩珍贵文物,感受着古老文明传承至今的气息和底蕴:“走一下,体会一下。这些雕版、典籍,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更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2号库里,首次同台展示了《四库全书》文渊阁、文溯阁、文津阁、文澜阁古籍真本和仿真影印版本,全面呈现《四库全书》风貌,实现“四阁四库合璧”。

  习近平总书记详细听取《四库全书》版本源流、纸张印刷、保护收藏等介绍,叮嘱工作人员:

  “我最关心的就是中华文明历经沧桑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中华民族的一些典籍在岁月侵蚀中已经失去了不少,留下来的这些瑰宝一定要千方百计呵护好、珍惜好,把我们这个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

  走出兰台洞库,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国家版本馆的建成和管理给予充分肯定。

  他强调:“建设版本馆的初心就是收藏,就是在我们这个历史阶段,把自古以来能收集到的典籍资料收集全、保护好,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盛世修文,我们现在有这样的意愿和能力,要把这件大事办好。”

  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中国历史研究院位于连通古今的“文化之脊”——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上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文化综合区,2019年成立时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勉励大家“充分发挥知古鉴今、资政育人作用,为推动中国历史研究发展、加强中国史学研究国际交流合作作出贡献”。

  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察调研。

  院内的中国考古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家以考古命名的博物馆。一条“历史大道”,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示了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节点和重大事件,铭刻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

  总书记步入展厅,沿“历史大道”前行,仔细询问最新考古发掘成果和文物展品保护情况。

  “这是一件出土于安徽蒙城新石器时代尉迟寺遗址的大口陶尊,距今大约4800年。”讲解员指着一件陶器展品,“它的特别之处是器物上有着刻画符号,分别是‘日’‘月’‘山’形。抽象的表达和组合,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图画,使我们看到了汉字的雏形。而我国最早的陶器,早在160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

  “中国是世界上陶器起源最早的国家吗?”总书记向讲解员询问。

  “是的。”

  “不是‘最早的之一’,就是‘最早的’?”总书记又问。

  “是的,世界上其他地方发现的早期陶器,基本都是从中国起源之后传播过去的。”

  新石器时代“7000岁”的陶人面像、朱书文字陶扁壶、彩绘龙纹陶盘,夏代二里头遗址绿松石龙形器,商代象牙杯,周代铜牺尊……一件件精美的出土文物,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历史足迹。

  “4000多年前的东西这么精致”“这个技术在那时是很先进的”“真漂亮!制作工艺太精湛了”……总书记边走边看,由衷赞叹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

  “看了国家版本馆、中国历史研究院,很有收获。我更加深切感受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带着这样的深切体会,习近平总书记随后在中国历史研究院七层会议室出席了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

  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耕、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莫砺锋,先后就以当代中国实践为坐标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传承中华文明推进全本《儒藏》编纂研究、在交流互鉴中推进文化传承发展、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文艺创作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古典名著弘扬传统文化作了发言。

  “大家的发言角度不同,言简意赅,很受启发。”

  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关乎国本、国运。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个重大命题,这也是召开这次座谈会的原因。”

  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

  谈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总书记一口气列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重要元素——

  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

  总书记强调,这些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谈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总书记将其归纳为五个方面并给予生动论述——

  “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

  “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

  “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而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

  精辟的阐释,深刻的分析,指引人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结合”是必由之路。

  谈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总书记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文化建设中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强调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强调坚持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阐释中国道路、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

  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强调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强调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守护好中华文脉;

  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能促进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要把互联网这个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增量,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建设网络文明;

  强调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强调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些重要观点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贯彻、不断丰富发展。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做到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如何为人类文明百花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有力的话语,跨越时空、指引未来——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