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日暖风,繁花似锦。初夏时节,一场前沿科技的盛会吸引各方目光——5月25日到30日,2023中关村论坛在京举行。论坛年度主题为“开放合作·共享未来”。在为期6天的150场活动中,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等各界嘉宾深入交流,增进共识,共同为深化国际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凝聚智慧。
紧扣科技发展前沿
在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公园北部,坐落着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这里也是2023中关村论坛的主会场。
5月26日一大早,记者到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时,会场外已是人头攒动。与会嘉宾、参展商和许多普通观众,都对这场盛会充满期待。
在很多人心目中,“中关村”三个字就是一块代表科技与创新的“金字招牌”。从改革开放之初的“电子一条街”,到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今天的中关村已然是中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蜚声海内外。
2013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走出中南海,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面向未来,中关村要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度,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在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今年5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3中关村论坛致贺信。习近平强调,北京要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持续推进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进一步加快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在前沿技术创新、高精尖产业发展方面奋力走在前列。
在中关村这片创新沃土上诞生的中关村论坛,自2007年创办以来,历经十余年发展,已成为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
紧扣科技发展前沿是中关村论坛的一大特点。每年,都有诸多令人惊叹的重大科技成果在该平台亮相。在2023中关村论坛开幕式上,又有十项重大科技成果进行发布展示,涉及区块链、半导体黑磷、人体细胞、量子计算等众多前沿领域。
例如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发布的新一代256核区块链专用加速芯片,集强算力与高安全于一体,每秒可以处理100万笔区块链智能合约交易,并提供高效隐私计算能力,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可支撑构建软硬一体的高性能、高可信、高安全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北京大学发布的人体细胞化学重编程体系,在国际上首次取得了使用化学小分子调控细胞命运的重大突破性成果。通过建立人体细胞化学重编程方法,实现了不同体细胞类型转变,将人的皮肤细胞转变为多潜能干细胞,并成功制备了胰岛细胞。与传统技术相比,化学重编程体系更加安全和简单、易于标准化、易于调控,解决了干细胞和再生医学发展的底层技术问题。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发布的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量子未来-Quafu”,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单芯片比特数最高的云平台,并实现了完全自主研发与国产化。该平台的操控和读取精度超过98%,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今年中关村论坛还举办了55场平行论坛,围绕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清洁能源等前沿领域展开探讨,为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搭建交流对话的高端平台。
可以说,中关村论坛正成为引领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风向标。而在其背后,是近年来北京市乃至中国整体科技创新实力的不断提升。
2022年,北京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国第一。同时,北京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8.4%,数字经济占比提升到41.6%。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2022》显示,中国创新指标在全球排名已经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到2022年的第11位,顺利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作为全球创新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今天的中关村已经成为各国创新创业者的理想栖息地和实现梦想的热土。”5月26日,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2023中关村论坛全体会议上的致辞中表示,希望与会嘉宾借助中关村论坛这个科技交流合作平台,深入探讨未来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广泛凝聚创新合作共识,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深化国际开放合作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中关村论坛正是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科技创新实践、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重要国际交往窗口。
本届中关村论坛国际化特色、国际化元素进一步增加。论坛期间,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出席,近200家外国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和机构参与,包括17位诺奖级嘉宾在内的近120位顶尖专家发表高水平主旨演讲。其中,外籍演讲嘉宾占比超四成。
据科技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中国已经与160多个国家与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并且与11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协议。参与本届中关村论坛的嘉宾纷纷表示,中国在积极参与全球创新合作以及同世界各国共享创新发展成果等方面的成就令人印象深刻。
“中国不断探索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深化国际合作,正日益融入全球创新格局,中国的发展成为全球创新重要的引擎和动力。”在2023中关村论坛开幕式上,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主席赛义夫·拉曼表示,中关村论坛是兼具国际性、创新性、重要性的论坛,肩负着重要的科技使命。希望通过中关村论坛与中国共同推进科技向善、科技向上,为全人类共同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拥有令人瞩目的经验与专长,长期致力于科技创新的投入。在应对一些全球复杂挑战时,中国通过分享其科技成果与成功经验,将能够为世界做出独特贡献。”5月26日,在2023中关村论坛全体会议上,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发表视频演讲时表示,2023中关村论坛“开放合作、共享未来”的年度主题,可谓恰逢其时。“‘共享未来’这个前几年还难以产生共鸣的想法,如今已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因为,我们每个人正身处其中。”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阿德姆·帕塔普蒂安在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开放合作·共享未来”的主题对于生物医学科研人员而言尤为重要。他说:“我希望全社会都能够认识到开放交流协作、包容性与多元化才是学术界成功的标志,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人类命运与共,我们必须彼此关爱、互利合作。”
中关村论坛也见证了更多国际合作成果的落地。
在2023中关村论坛开幕式上发布的十项重大科技成果中,第十项即为“国际科技组织落地北京”。当前,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国际智能制造联盟、国际介科学组织、亚洲仿真联盟等国际科技组织陆续落地北京。北京还将在朝阳区建设国际科技组织总部集聚区,吸引更多国际组织落地,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进一步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赋能助力。
“国际科技组织是推动实现科技全球共同价值的重要平台,也是联系全球创新资源的重要纽带,在推动科技全球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科协国际合作部国际组织处处长尹霖表示,中国科协致力于支持中国科学家牵头发起设立国际科技组织,服务构建开放包容的科技创新生态,增进国际科技界的开放信任合作。
众多活动精彩纷呈
中关村论坛举办了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项目落地、合作共赢。
中关村论坛展览(科博会)是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普通市民来说最具吸引力的一项活动。
在这里,人们能看到衣、食、住、行各领域中,最具“科技感”的新产品。比如一款戴着食用级硅胶手套的软体机器人,能模拟人类手部的精细动作,完成倒水、泡茶等一系列动作,不会损坏玻璃餐具。
另外一款车轮能够360度转动的概念车,可以像螃蟹一样横向行驶。这样驾驶者停车并线时,就不必倒车,只需直接横向开进车位。
元宇宙展台前,穿戴着激光追踪器的工作人员跳起舞蹈,身后的屏幕上就实时显示出一位同样在跳舞的虚拟人物形象,动作、表情与真人舞者完全一致。据介绍,该项技术可应用于直播平台,打造“虚拟主播”进行直播。
论坛展览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今年的展览包括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信息科技与智能制造、绿色双碳、医药健康、数字经济、区域创新合作等展区,总面积2.7万平方米,约有650家企业机构参展。
技术交易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打造“全球买、全球卖”的技术交易盛会,2023中关村论坛技术交易板块举办26场活动,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个科技成果、创新项目在此寻求合作。
5月27日,2023中关村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开幕式暨全球技术交易生态伙伴大会举办。
大会发布了“百项新技术新产品榜单”和“百项国际技术交易创新项目榜单”。本次“百项新技术新产品榜单”共收到来自33个国家2880余家机构申报的3220个项目参与评选。最终,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的150个项目登上该榜单。“百项国际技术交易创新项目榜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创新药与大健康、器械等年度重点领域方向,累计征集技术项目3800余项,其中国际项目比例占到70%。
技术交易大会开幕式上还举办了两场重要签约仪式。中关村发展集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署关于构建新型校企合作关系、共建未来产业科技园的战略合作协议;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与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共同签署科学数据专区建设运营合作协议,推动各类科学数据汇聚、开发、流通、充分释放科学数据的要素价值。此外,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发布了《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2》以及中国首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指南》,全面呈现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发展现状和趋势,为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挖掘创新增长新动能,提供行动指南。
在2023中关村论坛赛事板块,5月28日举办了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总决赛。这是一个高水平国际前沿科技竞技平台,共吸引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2500余个创新项目报名参加,数量创历史新高。其中,国际化项目占比30%。
此外,2023中关村论坛还举办了投资北京全球峰会和2023中国科幻大会等活动。
▶▶▶链接
中关村论坛发展史
中关村是中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中肩负重要使命。
从上世纪80年代第一批走出科研院所院墙下海弄潮,实践科研成果转化、新技术扩散试验的“创一代”,到拔地起高楼、人声鼎沸的中关村电子大卖场,从“腾笼换鸟”为创新主体筑新巢,到把创新的种子播撒全国、撒向海外,中关村不仅是中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代又一代中国科技创业者的逐梦之地,更作为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动范例,为中国科技企业走向世界舞台留下鲜活注脚。
中关村论坛以“创新与发展”为永久主题。自2007年起,历经十余年发展,中关村论坛已成为全球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科技创新高端国际论坛。聚焦国际科技创新前沿和热点问题,每届中关村论坛设置不同议题,邀请全球顶尖科学家、领军企业家、新锐创业者等共同参与,纵论创新,交流分享。以下为中关村论坛历届主题。
2007年:创新 合作 发展
2008年:科技——全球创新挑战
2009年:创新创业能力与企业家精神
201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
2011年:创新驱动
2012年:科技创新与全球合作
2013年:科技创新与产业革命
2014年: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协同·分享·共赢
2017年:创新·智能·新经济
2018年:全球化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2019年: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
2020年:合作创新 共迎挑战
2021年:智慧·健康·碳中和
2023年:开放合作·共享未来
此外,2023年,中国科幻大会首次纳入中关村论坛,成为国家级科技论坛平行论坛,充分体现科幻在促进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将有助于科幻与科技融合发展、相互促进,也为中国科幻产生更多创新活力提供广阔空间。
(本报记者 叶 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