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重返阿拉伯国家联盟、巴林与黎巴嫩恢复外交关系、卡塔尔与巴林恢复直航民航航班……近日,“和解风”在阿拉伯国家持续吹拂。不久前结束的阿盟峰会发表《吉达宣言》,强调加强阿拉伯国家团结合作。
分析人士指出,本届阿盟峰会上,与会各成员国领导人在多个议题上达成共识,团结、机遇、联合行动成为关键词。当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阿拉伯国家的选择代表一种潮流,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选择团结自强,以应对共同面临的地区和全球挑战,而不是被西方国家裹挟着选边站队。
凝聚力增强,自主性提升
近日,提及落幕不久的第32届阿盟峰会,埃及《金字塔报》指出,在中东出现“和解潮”的背景下,叙利亚重返阿盟标志着阿拉伯大家庭的团圆。
在本届阿盟峰会上,叙利亚总统巴沙尔时隔12年重返阿盟峰会并发言,成为各方关注焦点。多个阿盟成员国领导人表示欢迎叙恢复阿盟成员国资格。不少国际观察人士将此视为阿拉伯世界重回大团结的一个重要标志性事件。
沙特阿拉比亚新闻网刊文指出,和解和团结成为本届阿盟峰会的主题。作为本届峰会轮值主席国,沙特已经与伊朗恢复外交关系,并与也门胡塞武装展开旨在实现长久停火的谈判。“暴力和冲突没有未来,团结合作才能实现安全和发展。”
专家指出,自美国策划的所谓“阿拉伯之春”发生以来,冲突对抗、零和博弈构成了中东地区国际关系特别是地区大国关系的核心特征。这种状况既表现在一些阿拉伯地区大国与非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矛盾对抗,也表现为阿拉伯世界的内部矛盾,如叙利亚被阿盟中止成员国资格、沙特等阿拉伯国家与卡塔尔断交等。值得关注的是,近两年,中东地区大国关系出现积极的缓和态势,沙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与伊朗的关系,沙特、埃及等阿拉伯国家与土耳其的关系,海湾合作委员会内部关系、其他阿拉伯国家与叙利亚的关系都出现了对话、缓和的积极互动。
在阿拉伯世界内部凝聚力增强的同时,这些国家内政外交自主性也明显提升。
以沙特为首的石油输出国联盟“欧佩克+”联合减产就是一个例子。自俄乌冲突发生以来,面对冲突导致的全球能源格局变化,沙特、阿联酋等阿拉伯国家不仅自身顶住了美国要求其增产并配合制裁俄罗斯的压力,而且在“欧佩克+”机制内坚持不增产的政策。此外,在开展对外合作方面,阿拉伯国家的自主性、平衡性也更加突出,呈现出追求自主发展的战略取向。
2022年10月召开的第31届阿盟峰会确定了阿盟独立自主、多元平衡的外交政策。叙利亚《祖国报》网站刊文称,当下国际和地区环境有利于阿拉伯国家实现自主发展目标,并且有助于结束因外部势力干涉和挑拨而持续10多年的阿拉伯世界内部分裂局面。
寻求新的发展模式
“自2011年底从伊拉克撤军后,美国在中东地区开始进行‘战略收缩’。目前,美国独霸中东的时代已经结束,阿拉伯国家纷纷发展多元外交关系,在各个大国之间寻求新平衡。”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所所长牛新春分析称,近年来,阿拉伯国家依靠美国的倾向明显减弱,转而寻求团结自强,因为阿拉伯国家意识到,自美国在中东“战略收缩”后,其对中东地区的投入减少,对阿拉伯国家的承诺和保护力度明显削弱,依靠美国已经无法保障自身安全。“近两年,沙特等阿拉伯国家开始同伊朗改善关系,就是希望从根源上削弱地区安全威胁,这实际也是阿拉伯国家在外交上更加独立自主的表现。”牛新春说。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研究员、牛津大学访问学者潜旭明指出,俄乌冲突爆发以后,能源价格不断上升,高油价进一步增强了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等油气大国的战略自主能力和信心。
“此外,中国积极推动中东地区和平与安全,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以及实现中东地区安全的‘四大安全理念’,为阿拉伯国家的和解和团结做出重要贡献。”潜旭明说。
“中国成功斡旋沙特、伊朗复交开启了中东和解新时代,其他海湾国家与伊朗实现关系正常化,卡塔尔和巴林也实现了关系正常化,阿盟重新接纳叙利亚为其成员国,这都是中东‘和解潮’的体现。”卡塔尔哈马德·本·哈利法大学副教授史蒂文·赖特表示,中国在促进阿拉伯国家团结自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专家认为,近年来,阿拉伯国家开始将经济建设作为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这是阿拉伯国家走向团结自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自所谓“阿拉伯之春”发生以来,阿拉伯国家在过去10余年间始终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许多国家错失发展机遇。叙利亚、利比亚等遭受内战的国家更是常年战火肆虐,经济民生凋敝,人道主义危机频出。在此背景下,阿拉伯国家谋和平、求发展的意愿日益迫切而强烈。
“近10年来,阿拉伯国家都将经济发展视作首要目标,提出了沙特‘2030愿景’、埃及‘振兴计划’、卡塔尔‘2030国家愿景’、阿联酋‘面向未来50年国家发展战略’、科威特‘2035国家愿景’等一系列长期发展战略。阿拉伯国家越来越认识到,经济发展是最重要的,而要真正搞好经济建设,必须要有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牛新春说。
巴勒斯坦政治分析人士易卜拉欣·鲁拜亚近日表示,阿拉伯国家探索现代化的道路曲折漫长,受域外国家干涉影响,阿拉伯国家在外部力量主导的所谓“改革”中付出了高昂的代价,造成了一系列延宕至今的危机与悲剧,这也促使阿拉伯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发展方向,将目光投向团结与合作,寻求新的发展模式。
和平发展才是金钥匙
“可以说,过去10年是冷战结束之后中东地区最动荡的一段时期。如今,随着该地区掀起‘和解潮’,无论是阿拉伯国家内部在外交和解上不断取得进展,更加强调团结合作,还是阿拉伯国家同伊朗、以色列、土耳其等国关系出现缓和,这对维护中东地区稳定以及全球和平与安全都具有积极意义。”牛新春说。
分析人士认为,在经历长期的动荡和冲突之后,阿拉伯国家内部凝聚力和内政外交自主性不断增强,为这些国家重新实现安全、稳定和发展提供重大机遇。
潜旭明指出,在中国等国际积极力量的推动下,中东格局正在经历深刻调整,停火、和解、复交、团结已在该地区成为主旋律。目前,阿拉伯国家内部矛盾得到缓解,由此带动中东热点问题降温,地区国家关系改善。随着阿拉伯民族主义回升,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将进一步下降。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不仅是阿拉伯国家,拉美、东盟、非洲等地区也纷纷释放出对内加强地区团结、对外寻求战略自主的强烈意愿。在今年初举行的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第七届峰会上,巴西、智利等多国领导人在发言中表示,拉共体成员国应加强协调合作,推进区域一体化,团结起来应对全球挑战。
《外交政策》杂志报道称,尽管西方对发展中国家极尽拉拢,但泰国、肯尼亚等多国外交官都对西方表达了不满,指出西方很少关注其他国家面临的问题,却希望这些国家跟着西方的指挥棒走。该杂志指出,发展中国家越来越自信,正在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希望维护本国的而不是西方的战略利益。
“随着大国关系趋于紧张,美欧希望发展中国家‘选边站’,跟着他们制裁俄罗斯、与中国‘脱钩’。但事实表明,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不仅不愿‘选边站’,而且希望进一步增强自主能动性,因为这些国家很清楚,‘选边站’不利于自身发展。”牛新春说。
中山大学中东研究中心教授陈杰指出,俄乌冲突像一针清醒剂,让各国意识到动荡和冲突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和平发展才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未来,阿拉伯国家等发展中国家的战略自主性将进一步提升,更多国家将走上内求发展、外求自主的道路。”潜旭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