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年05月24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上笃定前行

——西藏和平解放72周年发展成就综述

新华社记者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5月24日   第 02 版)

  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纪念日,雪域儿女世世代代铭记的日子。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的签订,宣告西藏和平解放,维护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开启了西藏走向繁荣进步的光明前程。

  从1951年到2023年,历史如何定义雪域高原这翻天覆地的72年?

  ——中国共产党带领西藏各族人民,废除了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西藏。

  ——西藏各族人民在祖国大家庭中同心同德、和衷共济,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消除了困扰高原数千年的绝对贫困,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回望来时路,几多沧桑;踏上新征程,意气风发。如今的雪域高原,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幸福,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阔步前进!

  历史的必然

  5月的拉萨,一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缓缓流淌的拉萨河波光粼粼,河畔中华文化公园里游人如织。满头白发的农奴后代旦增拉姆,在大型雕塑《十七条协议》前久久驻足。抚今追昔,她感慨地说:“没有70多年前的西藏和平解放,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旦增拉姆出生在西藏措美县当许村。在父辈的记忆里,旧西藏的当许村有100多户农奴,他们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

  旦增拉姆说,他们住的是牛圈边一根柱子撑起的破“房子”,遮不住雨雪,也阻挡不了寒风。旦增拉姆父亲回忆,在旧西藏,全家人就没有吃饱过,“每天从早干到晚,只能领两小勺糌粑。”

  旧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下,占人口约95%的农奴遭受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当代所副所长肖杰说,旧西藏的封建农奴制粗暴践踏人类尊严,严重侵犯基本人权,根本阻碍西藏社会发展,完全背离中国和世界进步潮流。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让全国各族人民倍感振奋,解放西藏也成为广大人民的呼声——十世班禅致电中央政府,恳请“速发义师,解放西藏,驱逐帝国主义势力”。

  1951年5月23日,以《十七条协议》的签订为标志,西藏实现和平解放。从此,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边巴拉姆认为,西藏的和平解放是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祖国统一事业的重大胜利,是西藏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转折,西藏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断创造发展的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西藏工作把舵定向、谋篇布局,两次出席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多次对西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明确了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确立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亲临西藏看望各族干部群众,推动西藏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

  道路决定命运。新西藏72年的历史昭示,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而一旦走上这条康庄大道,又会写就何等壮丽的诗篇。

  人民的期盼

  在西藏阿里地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中心,70余位老人在此安享晚年,他们或是坐在屋外沐浴暖阳,或是喝着甜茶嬉笑聊天,生活有滋有味。

  2015年12月,国家投资3000余万元建起阿里地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中心,同时配套了按摩理疗室、食堂、洗衣房以及医疗服务区等多种设施,还安排专人提供服务。

  阿里地区噶尔县昆莎乡74岁的次仁拉松老人膝下无子,生活无法自理,5年前搬到这里生活。“护理员经常帮我们洗衣服、剪指甲、洗澡,我们心里暖暖的。”次仁拉松喝着酥油茶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深切关怀下,西藏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年财政收入的80%以上投入到民生领域,搭建了涵盖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全面保障体系。

  春风化雨入高原。顺应民意、保障民生、凝聚民心,西藏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实践,镌刻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张张基层农牧民的幸福笑脸,绘就色彩斑斓的小康生活。

  今日西藏,人民发展权得到充分释放。2022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达2132.64亿元。而1951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29亿元。一座座现代化城市拔地而起、一条条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一片片产业园区朝气蓬勃,早已不是和平解放前破败不堪、万物凋敝的惨淡景象。

  今日西藏,人民生存权迈向更高水平。2022年,西藏粮食、蔬菜、猪牛羊肉产量分别达到107.34万吨、81.58万吨、28.29万吨,均创历史新高。生活在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各族人民,早已不用担心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如何吃得更营养、更健康成了“新烦恼”。

  今日西藏,人民健康权实现跨越发展。2022年,西藏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达到5.49张、7.18人,人均寿命从和平解放前的35.5岁增长到72.19岁。

  今日西藏,人民教育权得到充分保障。截至目前,西藏实行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公费教育,建成各级各类学校3339所,区内外在校生总人数达92.2万人。上学再也不是和平解放前贵族子女的特权。

  今日西藏,人民政治权利有效行使。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西藏代表共有24名,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16名,占66.7%;全区42153名四级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89.2%。他们几乎都是旧西藏百万农奴的后代,如今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雪域高原的践行者。

  新起点新征程

  西藏林芝市察隅县上察隅镇的西巴村,是一个珞巴族聚居村,和平解放前,这个以刀耕火种、狩猎为生的古老部落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

  “短短70多年,我们珞巴族就实现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巨大跨越,这都要感谢党。”村民安阳丽笑着说道,“现在我们村居住着珞巴族、藏族、汉族等18户64人,依靠水果、茶叶种植,发展生态旅游以及外出打工,村民日子越来越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步入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新时代。

  约旦中国问题专家萨米尔·艾哈迈德评价说,西藏各族人民如今共享发展机遇,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就堪称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

  如今,迈步新征程的西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笃定自信,围绕做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奋勇前进。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西藏正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各族群众“五个认同”不断增强。2020年5月1日,《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正式实施,西藏成为全国首个以地方立法形式提出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模范区创建省份。

  ——以川藏铁路为代表的一大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西藏在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稳步前进。复兴号列车开上雪域高原,主电网覆盖所有县城和主要乡镇,建制村通光纤率、4G信号覆盖率均达到99%。

  ——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西藏坚决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如今,高原上动植物栖息环境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主要江河湖泊水质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相应水域的环境质量标准,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9%以上。

  ——情重如许,誓言若山。在绵延数千公里的边境线上,以卓嘎、央宗姐妹为代表的万千西藏守边群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守护着脚下的土地,靠自己的双手建设美丽家园,拱卫好祖国西南边陲。以重点领域、重要方向、重大项目为突破口,西藏加快实施抵边安居、基础设施提升、民生改善、产业兴边、沿边开发开放、民族团结聚力、守土固边工程。

  当前,西藏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各族儿女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征程上踔厉奋发,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笃定前行,必将创造更加绚烂美好的未来。

  (新华社拉萨5月23日电  记者沈虹冰、翟永冠、白少波、李键、王泽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