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地方之窗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年04月27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推动马铃薯产业全产业链建设——

致富路上迎“薯”光(新气象 新作为)

本报记者 陈沸宇 张 枨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4月27日   第 10 版)

  图①:乌兰察布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马铃薯研究室主任林团荣(左)在观察马铃薯新品种生长情况。
  本报记者 张 枨摄
  图②:乌兰察布马铃薯种薯吸引采购商的关注。
  张晓鹏摄
  图③:乌兰察布农户收获马铃薯。
  阿古拉摄
  图④:位于商都县的内蒙古希森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组培中心大棚内种植的原原种。
  本报记者 张 枨摄

  气温回暖、天气晴好,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乌兰察布市迎来了春耕备耕的好时节:旋耕农机在田间地头不断翻整土地,种植户们在育种大棚细心呵护马铃薯原原种……

  乌兰察布市日照充足、雨热同期、昼夜温差大,加之肥沃疏松的沙质土壤,十分适合马铃薯生长,是国内公认的马铃薯产业“黄金带”。作为国家重要的马铃薯种薯、商品薯和加工专用薯生产基地,乌兰察布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长年稳定在300万亩左右,总产量近400万吨,占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的近5%,马铃薯全产业链产值达70亿元以上。

  为实现马铃薯产业的转型升级,近年来,乌兰察布市积极实施“马铃薯产业提效增值行动”,强化基地建设、完善良繁体系、优化品种结构、发展精深加工、提升仓储能力、打造区域品牌,推动马铃薯产业全产业链建设。

 

  建起良繁体系,三年更换一次良种

  一缕缕阳光照射进实验室内,一罐罐玻璃瓶整齐摆放架子上,一株株绿色嫩芽在玻璃瓶中茁壮生长……这是位于乌兰察布市商都县的内蒙古希森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的组培中心。

  “这些玻璃瓶中的绿色嫩芽就是我们培育的马铃薯脱毒苗,我们在显微镜下将影响马铃薯生长的花叶病毒、皱缩病毒、黄萎病毒等去除,保证种苗的健康。”组培中心总经理黄兆文拿起一罐玻璃瓶,仔细观察后告诉记者,“良种繁育对于马铃薯增产增收至关重要,由于马铃薯连续种植会出现品质退化,易受各类病毒侵害,导致产量大幅降低。所以,我们每年都要生产更新种薯种苗。”

  “我们作为国家级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了不被国外‘卡脖子’,坚持培育我们国家自己的马铃薯新品种。”黄兆文说,但过程十分艰难,往往需要数年甚至十数年才能选育出1个合格的新品种,“确定新品种后,便要将脱毒苗不断培育扩繁,1株变5株、5株变25株,如此往复,为满足生产需要,我们一年要生产5000万株脱毒苗。”

  脱毒苗经过培养后种植在大棚内,生长成为如鹌鹑蛋大小的原原种,这便是马铃薯繁殖良种的基础种子;原原种在经过休眠期后,再次播种,半年后成长为原种;原种之后再进行种植,才能生长为可以销售给农户的一级种薯。“从一株脱毒苗到一颗一级种薯,每个过程都需要很长的时间。”乌兰察布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马铃薯研究室主任林团荣说。

  在商都县七台镇喇嘛板村,脱贫户高发正在政府投资的大棚内,为即将种植脱毒苗做着准备。他给记者算了笔账:“种业公司通过订单模式提供脱毒苗,全程给予我们免费技术指导,每个大棚一亩地能种7万株脱毒苗,生长3个月后,一株脱毒苗能长3粒原原种,最终一个大棚能收21万粒原原种,公司再以每粒0.25元的价格收购,最终一个大棚收入5万元,一年纯挣两万元,能够稳定脱贫增收。”目前喇嘛板村全村有大棚300个,承包种植的均为脱贫户。

  “4月播种原种,10月收获的就是一级种薯,我们在商都县流转了7万亩土地进行良种繁育,每年种植3万亩原种,其他土地则通过轮作倒茬,种植莜麦、青贮玉米等,保持土壤肥力。”黄兆文介绍。

  目前乌兰察布全市良种繁育基地面积稳定在40万亩,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种薯生产基地。“现在本土企业登记的马铃薯品种有11个,引进推广应用马铃薯品种有20多个,实现了‘百薯争艳’的局面,全市脱毒种薯种植比例达到100%,良种增产的贡献率可达50%以上。”乌兰察布市农牧局马铃薯办公室主任王晓煜告诉记者。

  据统计,乌兰察布全市现有种薯企业16家,2022年生产脱毒苗2.5亿株、原原种5亿粒、原种12万吨,生产的种薯除满足本市需求外,还远销广东、福建、山东、河南等20多个省份。乌兰察布积极推广应用雾培技术、试管薯技术、容器薯技术、基因组技术等马铃薯繁育新技术,已形成从茎尖脱毒、组培快繁、温网室生产原原种到原种繁育一整套良繁体系,达到了全市马铃薯种植每三年更换一次良种的能力。

  打造产业带,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走进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三岔口乡十二洲村村民张连奎家中,老张将一盆热乎乎的烤马铃薯端上炕桌,“我们这的马铃薯淀粉含量高,适合蒸煮炖烤,口感沙面,味道香糯,快尝尝。”老张边笑边招呼记者品尝。

  “前些年我动员在外地的外甥回乡,和我一起承包260亩地种马铃薯,选取品相好、价格优的国产新品种,如今种了3年,年均纯收入近20万元,不仅摘掉了穷帽子,还实现了稳定增收。”身为脱贫户的老张脸上满是笑容。

  “目前全乡每年马铃薯种植面积都稳定在1万亩以上,通过种植马铃薯人均年纯收入达1800元。为了调动村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市旗两级出台了包括良种、有机肥、机械使用及残膜回收等13项马铃薯种植补贴优惠政策。”三岔口乡党委书记秦占世告诉记者。

  记者来到察右后旗红格尔图镇南二海村时,圣吉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吕海英正安排一辆辆农机,准备前往别村进行翻地春耕。“我们祖祖辈辈都种马铃薯,过去传统粗放式的人工耕作方法,费时费力,干得多却收得少,如今翻地、撒肥、旋耕、播种、起垄、收获,从种到收都是全程机械化生产,合作社100多套农机能服务1.5万亩地。”吕海英介绍。

  马铃薯品种更新、高垄栽培、配方施肥、膜下滴灌、综合病虫害防治和标准化生产措施等精细化科学种植方式,令马铃薯产量不断提升。“10年前我们这的马铃薯亩产是5000斤,如今通过科学种植,每亩地产量提高三四千斤,亩产达到8000多斤。”合作社社员郝志永说。如今,“良种、良法、优良设施三配套”,让农民在增收致富之路上迎来新“薯”光。

  对于80后返乡创业青年郭晨慧来说,家乡察右后旗乌兰哈达苏木七顷地村出产的“后旗红”马铃薯,为她打开了一扇创业大门。曾在北京打拼10多年的她,几年前,将父母所种的马铃薯图片晒到了朋友圈,没想到引来众多好友的“围观”,不少人想下单购买,这让她发现了商机。

  “2016年,我回乡创业,开起了网店,也运营实体店,专职卖起了家乡的‘后旗红’马铃薯。”郭晨慧回忆道。为让家乡的马铃薯卖出好价格,她开始了“精致”卖马铃薯。“我带着乡亲们,在地里分拣挑选,选出的土豆必须品质好、大小匀称且达到规定重量,将一颗颗泛红饱满、圆润光滑的马铃薯用水果纸包好后,再用网套保护放入精选礼盒。”郭晨慧介绍。

  慢慢地,精选礼盒装马铃薯在网上走红,还卖到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好马铃薯卖出了苹果价,在电商平台,一斤马铃薯卖到了8元钱,乡亲们也越来越信任我。”郭晨慧笑道。她每年还拿出部分资金优先收购本村及乡里脱贫户的土豆,带领周边农户增收致富。如今,她的网店线上线下年销售总额达800多万元,受益农户1500户,户均年增收1090元。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力度不断加大,乌兰察布市打造形成了从兴和县大库联乡到四子王旗东八号乡约250公里长的马铃薯产业带,马铃薯种植几乎覆盖了全市有劳动能力的所有农户。目前,全市已脱贫人口中,人均来自马铃薯产业的收入已占种植业总收入的1/2。

  发展精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一颗马铃薯,除了直接蒸煮烹炸炒,还能做成什么?在位于察右前旗的内蒙古薯都凯达食品有限公司的现代化加工车间内,一颗颗马铃薯在这里经历了华丽变身。

  马铃薯经过筛选、清洗、切割、油浴、拌料等工序后,最终成为薯条。“我们除了现有的休闲薯条、法式薯条以及薯饼生产线外,还建设了淀粉提取工厂以及废渣废料回收生物工厂,将不适合做薯条等产品的马铃薯用于淀粉或有机肥原料,使其得到充分利用。”该公司办公室主任石霭童告诉记者。

  乌兰察布市农牧局副局长周晓介绍,“我市现有重点马铃薯加工企业3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较2019年增加5家,淀粉年加工能力24万吨,薯条薯饼年加工能力44万吨,鲜切生产能力5万吨。特别是正在建设蓝威斯顿公司12万吨薯条薯饼加工项目、福景堂集团20万吨马铃薯淀粉加工项目,项目投产后,我市将成为全国最大的薯条加工基地和薯淀粉生产基地。”

  乌兰察布市马铃薯加工产品从最初仅有的淀粉,增加到目前的全粉、薯条、薯片、方便粉丝、马铃薯醋、马铃薯酱油、马铃薯料酒、马铃薯淀粉餐具以及薯纤维、薯蛋白等,并开发出速冻薯条、速冻薯泥、脱水性膳食纤维、无矾水晶粉等深加工制品。同时充分利用马铃薯加工废渣、废水,研制开发薯蛋白、动物饲料等产品,最大限度提高废渣废液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精深加工逐步发展,全市年转化鲜薯能力达200万吨,较2019年提高50万吨,年加工转化率41%,产品售往山西、陕西、重庆、四川等地,马铃薯全产业链产值达到70亿元以上。”周晓说。

  马铃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乌兰察布马铃薯的“品牌”效应也日益凸显。乌兰察布市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都”、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马铃薯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乌兰察布马铃薯”成为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业部认证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如今,乌兰察布马铃薯产品凭借品牌效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乌兰察布马铃薯名声越来越响,全市马铃薯仓储能力也显著提升,总仓储能力达274万吨,使马铃薯销售旺季有序、淡季不淡、均衡上市。同时,全市成立营销协会20多个,销售高峰期参与营销人员达2万余人。加之电商销售助力,产品销售半径不断扩大,“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省份,且远销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安排部署,推动马铃薯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以建设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为切入点,打造产能超百万吨、产值超百亿元的‘双百级’马铃薯产业发展示范区,真正把马铃薯做成‘大文章’。”乌兰察布市委书记隋维钧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