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智京中华会馆主席李红光旅居智利38年了。初次踏上这片神秘而陌生的土地时,他不会想到自己会长居于此,更不会想到会与这个至今已有130年历史的侨团结缘。从侨团的受助者、参与者到负责人,李红光在感受温暖的同时,也把为侨服务落到实处。关爱困难侨胞、办好中文学校、培养新侨力量、联络侨胞感情、促进中智交流……为侨服务,李红光乐此不疲。他表示:“在为侨服务中获得的成就感,是金钱买不到的,付出再多都值得。”
以下是他的自述。
生于侨乡 扎根海外
我是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人。生在著名侨乡,我的祖辈很早就有在海外打拼的经历。在我出国前,我的很多亲戚朋友已经在海外生活了。
1984年,我高中毕业,在家乡成为一名中医师。1年后,在智利开中餐馆的父亲让我去帮忙。就这样,我第一次踏上了万里之遥的南美洲土地,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和父亲团聚。
刚开始,因为语言不通和风俗迥异,我不习惯在智利的生活,经常想家。当时,圣地亚哥华侨华人总量只有200人左右,以广东人为主。因为华侨华人数量太少,我打消了在智利开中医诊所的念头,开始一边学西班牙语,一边帮助父亲经营中餐馆。当时,整个圣地亚哥只有7家中餐馆,都经营粤菜。每家餐厅的生意都不是很红火,只够勉强维持生计。
上世纪80年代末,旅智侨胞掀起考察北美和欧洲的风潮。我也到美国走了一遭,眼界大开,发现了盘活智利中餐业的诀窍:因地制宜、改良口味。回到智利后,我推出新菜单,调整食物烹饪方法。例如,馄饨由水煮改为油炸,鱼和鸡的做法由做整只改为去刺去骨分开做,牛肉由带骨炖煮改为用纯肉小炒。这些改良方法更贴合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大受欢迎。我们餐厅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起来。
2000年前后,我在智利拥有3家中餐厅,其中最大的餐厅面积近1000平方米。在改良烹饪方法的同时,我也应时而变改善经营方式,聘请侨胞和当地人参与餐厅经营。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侨胞来到智利。旅智侨胞构成也发生重大变化。与此前的老侨相比,这一时期的侨胞不再是赤手空拳、白手起家,而是带着资金和资源来智利投资兴业。他们到智利后从事的领域也更广泛,涉及日用百货、服装、五金、矿业、房地产等。
近年来,中智两国关系更加密切,经贸往来更加火热。中国连续多年是智利的最大贸易伙伴,也是智利第一大出口目的地。依托中国的广阔市场和智利的丰富资源,穿梭在中智两国贸易往来路线上的侨胞更多了。
收获温暖 增进信任
刚到智利不久,我就知道智京中华会馆的存在了。智京中华会馆成立于1893年,是一个公益慈善性质的侨团。
上世纪80年代,为了丰富侨胞的文娱生活,智京中华会馆和中国驻智利大使馆沟通协调,每个月给侨胞免费放映一场电影。每逢春节,智京中华会馆都会办一场茶话会,组织旅智侨胞欢聚一堂。每到此时,圣地亚哥的中餐厅都会制作一些过节菜品,送到会馆,供侨胞免费享用。在那个大家都不富裕的年代,这种朴素而温馨的茶话会,不仅慰藉了侨胞的乡愁,也加深了侨胞团结互助的情谊。
在正式加入智京中华会馆之前,我被两件事深深触动。
第一件事发生在1990年。那一年,我外公在智利去世。当时,我语言不通、经济窘迫、不会料理丧事,平时和侨团联系也不多。一时间,我慌了神,对外公的丧礼一筹莫展。智京中华会馆及时伸出了援手。得知我们没准备墓地的情况后,智京中华会馆免费提供自己预购的公墓,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在智京中华会馆的号召下,很多素不相识的侨胞主动来帮忙,把停灵和吊唁等事宜一一安排妥当。这种雪中送炭的义举,让我至今心存感激。
第二件事发生在1997年。那一年,香港回到祖国怀抱。旅智华侨华人群情激奋。智京中华会馆准备了三份庆回归“大礼”:一是提前买下当时智利第一大报的一整个版面,在7月1日当天刊登香港回归的消息;二是提前向圣地亚哥市政府申请最繁华的街道,组织侨胞敲锣打鼓上街进行庆祝游行活动;三是在圣地亚哥最大的公园举行舞狮、武术表演等活动。
这两件事让我对智京中华会馆的信任感大增。我深切感受到,这是个爱国爱乡爱侨的侨团组织。
为侨服务 融入当地
2000年,我的几家中餐厅经营得有条不紊,生活更加安稳平顺,我开始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侨团活动中。这一年,我正式加入智京中华会馆理事会。23年间,从理事会的普通一员,到成为财务、理事、副主席、第一副主席、主席,我对智京中华会馆理事会事务参与度逐渐深入。
加入智京中华会馆理事会后,我回国的频率显著增加:参加各级侨务部门举办的研习班、受邀到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受邀列席全国和省市级政协会议、实地参观考察企业和相关机构的发展状况……每次回国,我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每次回国,我都能感受到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祖国不断走向繁荣富强,是海外侨胞最喜闻乐见的事情。旅居海外多年,我很清楚:只有祖国强大,侨胞在海外才能更受尊重,地位才能整体提升。
频繁往返于中智两国之间,我的视野更开阔了,为侨服务的热情更高了。帮助遇到困难的侨胞解决实际问题、办好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宴、为智利智京中华会馆中文学校争取更多国内的华文教育资源、鼓励和吸纳更多年轻人参与侨团活动……在为侨服务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奉献”“舍得”和“诚实”这几个词的分量。只要踏踏实实做事,就会得到侨胞们的尊重和支持。这种成就感是多少金钱也买不到的。
在智利待得越久,我就越喜爱这个国家和这里的人们。智利是我的第二故乡,也是很多旅智侨胞的安居乐业之所。这些年,除了做好为侨服务工作,智京中华会馆也积极引导和帮助侨胞融入住在国。参与抗震救灾、捐赠防疫物资、关爱当地社会弱势群体,侨胞们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传统美德带到智利;遵纪守法经商、带动当地经济、牵线双边交流,侨胞们真心希望中智两国都发展得好。
为侨服务工作永远没有尽善尽美的时候,需要一代接着一代干。未来,我希望有更多“侨二代”“侨三代”加入智京中华会馆,参与到为侨服务的工作中。
(本报记者 贾平凡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