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科教观潮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年04月0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解读中国“鲲龙”的创新“密码”

文 心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4月03日   第 09 版)

  AG600“鲲龙”是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参研科技创新团队从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平台提升、创新制度改革、激发创新人才活力等多方面入手,造就了这条两栖“中国龙”。

  作为中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急需的重大航空装备,“鲲龙”起点高、目标宏伟,这意味着必须自主攻克科技难关,啃下技术“硬骨头”。航空工业通飞华南公司组建“鲲龙”研制团队,从技术发展、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专利布局等方面出发,全面梳理当时的现有技术,准确评估当前技术对型号研制发展的支撑作用,围绕航空技术领域开展一、二、三级专业技术体系梳理,开展36个重点专业的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最终构建了以技术体系为核心、科技发展与课题管理齐推进、科技基础与知识工程打基础的全新科技管理与创新体系。

  科技成果是型号研制创新发展的重要纽带和关键要素。研制团队编制“鲲龙”型号“成果树”多维度项目价值评价要素及建设框架,对“鲲龙”研发、生产、试飞保障、客服等全领域所涉部门、单位进行成果项目梳理。330多项项目成果融合浓缩,最终形成了50项“鲲龙”“成果树”全树型特色项目。

  在自主创新方面,“鲲龙”研制团队有着深厚的积淀,也有着坚定的信心和无畏的勇气。研制团队依据技术体系、“成果树”的构建,实现多项技术突破:重点突破了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搜索救援、抗浪性基础技术、性能操稳试飞及适航符合性、水面性能操稳仿真、水载荷预计与验证、水气交混状态的数值模拟等关键技术,初步建立了中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设计研发体系、工艺和生产制造体系。

  为了能够在“鲲龙”型号后续改进中储备关键核心技术并提供优质技术平台,2022年《AG600水陆两栖飞机水动力学和水载荷研究》项目专项团队成立,针对水陆两栖飞机高海况着水问题和飞机高海况着水阶段的气动/水动/结构耦合及水载荷等关键技术开展预先研究,使“鲲龙”提升海上着水滑行抗浪能力。

  面对我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研制的一些“卡脖子”难题,“鲲龙”研制团队充分利用高校及科研院所各类创新资源,丰富合作形式,先后与澳门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珠海航湾科技有限公司等进行“产学研”合作,以“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平等自愿、创新共赢”为原则,以联合研发、委托研发、技术转让、人才培养等多种形式,共同在特种飞机研发领域,进行前沿技术和应用技术创新合作以及人才交流培养合作。

  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是“鲲龙”研制团队的另一个“成功密码”。他们以平台为基础,促进企业科研项目、人才引进和团队建设,与复旦大学、航空工业测控所共同在珠海横琴建立创新研究中心,推动先进特种飞机的产业发展。

  有了“产学研”合作的加持,“鲲龙”研制团队引进国内知名院校博士组建了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同时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向锦武院士团队组建了广东省珠海市院士工作站,并先后通过珠海市和广东省评审验收。依托博士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针对“鲲龙”系列化谱系化、氢能源动力无人机等重点研究方向开展技术研究工作,攻克航空产业、新能源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加大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及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