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台港澳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年03月21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流浪地球2》在港上映满月,持续收获好评——

展现中国人独有的精神气质和人文情怀

本报记者 冯学知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3月21日   第 04 版)

  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自今年2月9日在香港上映后,获得如潮好评。日前,《流浪地球2》香港发行方英皇电影透露,该片在港澳地区上映逾一个月,票房已破千万港元,香港举办超过100场包场观影活动。从票务网站到社交媒体,《流浪地球2》口碑持续发酵,热度不减。

  体现中国人的精神

  “非常高兴英皇电影能够荣誉独家海外发行《流浪地球2》,并成为联合出品方,与观众一同见证国产科幻电影的又一里程碑。”英皇集团主席杨受成观影后表示,《流浪地球2》将中国科幻电影提升到了世界级水准,透过电影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展现中国人独有的精神气质和人文情怀,“让观众看到中国人面对牺牲毫不犹豫、奋勇向前的拼搏精神”。

  不同于一些国外大片,《流浪地球2》展现的人类团结应对灾难给香港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香港青年联会举办的《流浪地球2》青年分享会上,香港立法会议员林琳提到,过去看过的科幻电影都是单个英雄拯救全世界的故事,而《流浪地球2》讲述的各个国家一起合作,过程之中或许有争执,但最终靠的是大家团结一致战胜困难。“电影不仅表达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概念,也体现了牺牲和奉献精神的可贵。”林琳说。

  《流浪地球2》在内地上映不久,不少香港市民便迫不及待借着两地通关契机到内地观赏,电影在港上映后又去看一遍,香港菁英会副主席、香港网络红人工作者协会创会主席高松杰便是其中一员。“实在太精彩了,中国电影好赞!”高松杰表示,《流浪地球2》不仅制作水准世界级,还展现了一种有别于个人英雄主义的集体英雄主义价值观,“当人类面对各种危机时,我们中国在做的一直都是维护和平、团结人类、引领世界,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担当。”

  展示中国科技力量

  在长达3个小时的放映中,《流浪地球2》紧凑的节奏和大气恢弘的画面令香港观众大受震撼,惊呼水准不输西方科幻大片。

  香港立法会议员陈颖欣看完后便大力向国外朋友推荐,她认为,相比上一部,《流浪地球2》的画面更加精细逼真,特效国产化的程度也更高。“几年前,《流浪地球》中75%的特效由国内团队制作,而第二部时这个比例上升到了90%,说明国家在创新科技和工业上取得了很大发展,令人振奋。”陈颖欣说。

  在电影中,当主人公刘培强接到“航天员紧急入列通知”时,他的手机上出现了“中国移动 7G”,这一画面令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在港员工激动不已。不久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在港机构组织超过300名员工共同观看了《流浪地球2》。中国移动香港公司青年员工沃伦感慨,《流浪地球2》影片场面特效调度惊人,看到了各种科幻要素却不显混乱,片尾名单一众中国公司更是让人感受到了中国电影工业的巨大发展。

  电影上映期间,香港中西区区议员杨哲安参与邀请了70位在港外籍友人及20位英语博主集体观赏,并组织了分享交流活动。杨哲安说,这部电影无论是制作水准、特效场景,还是故事格局,都是世界级水平,电影所蕴藏的情感具有跨越国界和民族的感染力,现场能感受到各国朋友对这部电影的喜爱。参与活动的土耳其青年伊凡表示,《流浪地球2》画面震撼人心,太空电梯、行星发动机等科技元素超出常人想象,让人不断有穿越时空的感觉,他对中国科幻电影的未来有了无限期待。

  激励香港年轻一代

  《流浪地球2》在香港上映的这一个月,电影院成为学校开展课外教学活动的热门场所。

  香港培侨中学与香港青年大专协会合办电影观赏会,吸引超过100名大中学生参与。培侨中学教师穆家骏认为,《流浪地球2》展示了许多新颖的科学原理和技术,有利于香港青少年在心中种下科创的种子。他表示,观影过后就有初中学生分享一些有关如何将太空电梯转化为现实的科普影片,“可见一部电影就激起了学生们对科学和科技的兴趣”。

  香港专业进修学校(港专)去年推出结合世情、国情和港情的教与学活动“博学课堂”,今年首次将课堂移师校园外,安排约130名师生一同观赏《流浪地球2》。港专校长陈卓禧说,期望透过轻松的学习途径,让学生了解国家的科技实力,也希望学生能对电影呈现的话题有所反思,例如人类现时的生活模式会对地球带来怎样的影响,全球面对地缘冲突、经济下行、粮食短缺与气候变化等问题时如何应对等。

  民建联北区支部主席姚铭长期从事基层青年工作,电影中各国50岁以上航天员为下一代舍身出列、英勇牺牲的剧情,令他深受感动。“电影表达的牺牲、奉献与传承的主题令人深思,香港年轻人不能觉得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那是我们的祖辈、父辈几代人打拼来的。”姚铭说,作为“50岁以下的年轻人”,我们要更加努力,不负上一辈,不负青春。

  (本报香港3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