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事文博工作近30年,推动文物保护和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潮起来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
5年间,我围绕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传承创新等主题提交了15件提案:建议在全国推动实施文物博物馆单位文物安全责任人公告公示制度;加大对低级别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加快编辑出版甲骨文普及读物,建立宣传推广甲骨文的教学机制;加强新中国城市街区遗产保护,延续城市记忆与历史文脉……部分提案被有关部门采纳并推进实施,让我感到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与此同时,文物不是静止的古董,而是活着的历史。只有走进人们的生活,文物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和价值。
作为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今年我的调研重点是红色遗产的活化利用。全国两会前夕,我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旗渠调研。“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生动体现,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忘我奋斗。以红旗渠为代表的红色遗产既要保护下来,更要活化利用。要创新红色遗产的表达和呈现形式,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精神,让红色遗产成为涵养当代青少年优秀品质的土壤。
(本报记者 郑 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