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地方之窗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年02月16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端稳中国人的“油瓶子”(党代表在一线)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2月16日   第 10 版)

  张武昌绘

  扫码观看视频

  春寒料峭,油菜花含苞待放,早熟油菜的育种试验田里已是金黄点点。每一朵小花,都承载着中国人对油料自给自足的满腔希望。

  2009年,我进入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开展油菜育种工作。我清楚记得,那一年中国油菜籽进口328.6万吨,同比增长152.3%,总计花费13.9亿美元。沉甸甸的数字压在我的心口,唯有在育种学科上攻坚克难,创制出“划时代”的油菜品种,才能把中国人的“油瓶子”端得更牢更稳。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为了从科学的无尽海洋中捞到这样一块小小的“芯片”,我到每个油菜主产区走了不下十次……尽管吃了很多苦,我始终坚定着共产党员的初心,践行着共产党员的使命。2014年,我和团队研制出油菜品种“庆油1号”,更加欣喜的是,我们为打造属于自己的油菜种质资源库打下了基础。

  我们在2016年和2019年分别推出亩产油菜籽200公斤、含油量高达49.96%的“庆油3号”和51.54%的“庆油8号”,连续打破中国冬油菜区含油量最高纪录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实现了我国油菜由“三碗菜籽一碗油”向“两碗菜籽一碗油”的飞跃,给种植户带来了每亩至少200—400元的收益,提高了大家种植油料作物的积极性,千亩、万亩,甚至十万亩的油菜基地都种上了“庆油”。看到我们的高含油“双低”油菜,农民愿意种、企业愿意收、老百姓爱吃,我非常开心。

  我国每年的食用油需求达到数千万吨。我们团队取得的这些成绩距离完全实现油料自给自足还有差距,我们仍需负重前行,更好地守护中国人的“油瓶子”。

  参加完党的二十大以后,我和科研团队成员一道,认真研读了报告,特别是关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相关论述。作为一名农业科研人员,我们就是要奔着“三农”问题去,拿出解决办法来,运用科技力量消除农业生产结构与人民生活需求的不平衡。

  除了从油菜产量、含油率等硬性指标着手以外,我们还注重油菜的抗逆性、宜机性、抗病性等综合性状。早在几年前,我和团队成员就做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和资源收集。在抗病方面,我们已经研发出了重庆市首个抗根肿病油菜品种“庆康1号”,目前正在调集精干力量攻关早熟油菜,为稻—油轮作模式高质量发展打通关键环节。

  根据已有的研究基础,我们团队成立了机理研究、资源创制、品种培育三个攻坚小组,各司其职又通力合作。我们坚持攻坚、不惧挫折,我们坚信,只要能够成功一次,就能让中国人的“油瓶子”端得更稳一点。

  有一次,我们讨论怎么解决早熟与抗倒伏之间的矛盾。团队成员之间反复讨论,咨询国内知名油菜专家,询问从业10余年的油菜种植户等等,千方百计寻找技术路径。这样下来,我们着实感到收获满满,对油菜科研创新工作有了新的理解、新的思路。

  科研路途漫漫,求真之心不可断绝。过去的成绩为取得科技新突破打下良好基础。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科技强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科技力量。

  (作者黄桃翠为党的二十大代表、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油菜团队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