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台港澳周末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年01月07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香港中式裙褂老字号:

一针一线皆美意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1月07日   第 04 版)

  林卓怡(左)在位于香港九龙的店中展示一套上世纪50年代制作完成的裙褂(2022年9月27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 申摄

  剪刀在绸缎上划开,发出嘶嘶碎响,脖子上挂着皮尺的刘师傅戴着老花镜,小心翼翼地沿着粉线剪裁。红色的绸缎中央绣着一对金色龙凤,在祥云中呼之欲出。

  这是一件正在赶制中的传统中式裙褂式样的新娘嫁衣,“褂”是指上身的对襟外套,“裙”则是下身长裙。手工制作这样一件描龙绣凤的嫁衣,要历经数十道工序,最简单的款式也要耗时四五个月才能完成。

  在香港,像这样坚持用传统手艺制作中式嫁衣的店铺如今不超过5家。岁月如潮,百年中式礼服老店冠南华,依然在用看似最“笨”的方式向传统致敬。走进老店位于九龙街头的店铺,宛如走进一个小型婚庆用品博物馆。衣架上挂着各式新娘裙褂、新郎马褂、旗袍等,橱窗里有绣花鞋、龙凤挂件、新娘伞等配饰,还有枕头、坐垫等婚嫁用品陈列,墙上贴着大红的喜字。

  “中国人讲究好意头,结婚是人生大喜,更是讲究。女子出嫁以裙褂为主要礼服,‘裙’与‘群’谐音,寓意儿女成群。裙褂上多绣有龙凤花鸟等吉祥图案,在广东话中‘呈祥’与‘情长’谐音,代表着龙凤呈祥、永结同心的祝福。”老店第三代传人林卓怡说。

  制作裙褂需要经过设计图案、剪裁、刺绣、缝制等数十道工序,全部由手工完成。刘师傅从事制衣这一行当超过50年,问起中式裙褂与西式服装制作上的不同,他笑言,“完全是两个科目”。他指指桌上正在剪裁的两块布料说:“拿裙褂来说,每一块都有绣上去的立体图案,只能一块一块地裁剪,费时费事。如果是西式服装,只要大小相同,可以一次完成。”

  新娘裙褂有褂皇、褂后、大五福、小五福等多种款式。走近一件褂皇细看,金银丝线绣出的图案细密扎实,饱满生动,在灯光下璀璨夺目。制成这样一件嫁衣,需要一年多的时间,其中最难也最费时的是刺绣。林卓怡说,为确保每一件裙褂的图案对称流畅,光泽持久,“刺绣必须由同一位师傅完成,且手上不能有汗,否则会让金银线氧化变色”。他们聘请的刺绣师傅都是从业几十年的老师傅,目前主要集中在江苏苏州。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中式裙褂业最兴盛的时期,当时冠南华有5家店铺,员工常常加班加点,忙到深夜。时移世易,此后传统裙褂逐渐被年轻人视为“落伍”,一度式微。

  近些年,国潮升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传统中式裙褂。“最明显的变化是不少西式婚纱店都开始兼营中式裙褂了。”林卓怡说。

  随着时代的变迁,香港传统定亲迎亲的习俗已简化,婚礼着装也是中西合璧。但在新娘过门当日,新人身着传统中式礼服双双向长辈斟茶,仍是婚礼中不可或缺的重头戏。而在一旁帮助新娘更衣、指导新人敬茶的就是大妗姐。在岭南一带婚嫁习俗中,大妗姐是女方请来操持结婚礼仪的主要人物。她们为新娘梳洗打扮,指导新人传统礼节及禁忌等。老店多年来坚持提供大妗姐服务,颇受欢迎。

  “大妗姐要具备礼仪知识,考取相关证书才能上岗,还要长相和善、家庭和美。这也是一种祝福,让新人可以沾沾她们的福气。”林卓怡说。

  老店在自己的店铺网页上辟出专栏,介绍中式婚礼礼仪和中式礼服历史。在林卓怡看来,这些礼仪包括礼服的各种“讲究”都蕴含着中国人的智慧,承载着满满的情意。这样的传统会代代相传。

  最近是传统的婚庆旺季,店里接了一个订单,一位加拿大的华人女顾客一口气为自己的两个儿子和未来的儿媳妇订了四套中式礼服。

  “中式裙褂最早就是母亲为女儿亲手缝制的嫁衣,一针一线都是长辈对儿女的美好祝福。”

  (据新华社香港电  记者陆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