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忆春秋》中,五大道风情万种,小楼浓缩春秋;《傍河话食事》中,海河水千年流淌,美食融汇中西;《年画绘百态》中,杨柳青丹青点染,非遗推陈出新……
在天津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在天津市委宣传部指导下,“阅读天津”系列丛书第一辑《津渡》由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出版,包含十册图书和手绘长卷《海河绘》一册。
深挖城市文化内涵
《津渡》立足文献、影像、采访等扎实资料,邀请权威学者、知名作家执笔,采用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口袋书形式,从海河、运河、建筑、工业、美食、非遗、方言、文学等多个角度,讲述城市依河而建、百姓依河而聚、文化依河而兴的天津故事,串联起天津的古与今、景与情。
天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沈蕾介绍,天津建卫迄今618年,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河海通津的地理优势造就了天津南北交融、中西荟萃的城市文化特征。立足丰富历史遗存与深厚文化底蕴,进一步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责任和使命。
“十册图文并茂的普及性读物,涵盖了海河的悠久历史、运河的丰厚遗存、建筑的精美绝伦、桥梁的琳琅满目、洋楼的名人荟萃、工业的兴盛发达、美食的回味无穷、年画的意蕴深厚、方言的风趣幽默、文学的乡愁悠远。”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纪秀荣说,“‘阅读天津’系列口袋书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通俗化阐释的一次尝试,旨在进一步突出天津这座城市鲜明独特的文化内涵。”
《海河绘》作为《津渡》中独具魅力的一册手绘长卷,由天津杨柳青画社非遗传承人历时3个多月,运用杨柳青年画独特的色彩表达和造型原则,手绘海河沿岸重点景观,展现了天津的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生态文明、文旅融合。作品起自天津的摇篮——三岔河口,止于入海口——天津港,以杨柳青木版年画特有的丹青点染,绘就一条贯穿“津城”“滨城”的浩荡长河,细致描摹两岸众多人文景观,编织出一幅令人流连忘返的沽上美景。
《津渡》主编、天津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罗澍伟说:“这套丛书有趣味性的文字、绚丽的照片、独特的手绘图、精美的印刷。《津渡》以上吞九水、中连百沽、下抵渤海的海河为贯穿,深情凝视这座城市的过往岁月,带读者重返时间洪流,感受津沽大地所储存的厚重记忆,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守护城市文脉的生动体现,也是悠久历史文化与壮阔现实巨变的融会贯通。”
图书出版后,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同步启动“津读大讲堂”公益讲座活动,邀请参与丛书编写的作家和学者,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讲述蕴藏在海河里的城市文化密码,用鲜活语言讲好天津故事、中国故事,用天津之为,折射中国之进。
有读者表示,阅读这套丛书,不仅可以领略这座城市源远流长、群星璀璨的历史,还可以与天津异彩纷呈的多元文化来一场愉悦的精神邂逅。
打造立体化传播
《海河绘》一册,创新采用手绘形式,用精良的画工,让丛书实现文字、绘画无间融合,带给读者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审美体验。《海河绘》创作团队到海河沿岸实地采风,力求真实展现海河沿线建筑、游船、桥梁、码头的独特风貌,以画传情,描摹海河沿岸市井风情。同时,创作团队还以图纪实,融入时代特色,运用精湛的艺术语言,记录了以海河为蓝图展开的天津经济腾飞、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蝶变历程,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主创团队还致力于丛书的立体传播。为更好传承非遗文化,天津杨柳青画社日前在口袋数藏平台上线了数字藏品《海河绘之海河源起》。通过藏品动态效果的展现,收藏者可以直观感受到,水扬清波、直奔大海的海河就是天津的生命之源。数字藏品《海河绘之百年天津》《海河绘之融通世界》《海河绘之扬帆远航》也将陆续推出。
“数字化呈现《海河绘》是天津杨柳青画社对数字藏品开发与文旅产业融合新业态的探索,对于赋能产业发展,非遗文化受众年轻化,促进天津文化宣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天津杨柳青画社宣教部主任王海玲说。
沈蕾介绍,《阅读天津》系列口袋书立足天津市“十四五”规划对城市定位的总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弘扬主流价值,展示城市形象,挖掘地域文化,打造津版精品力作,突出趣味性、故事性、通俗性,以“小切口”讲好天津故事,反映新时代人民心声,旨在为人民出好书,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本项目还将精选合适内容翻译成外文版,更好向世界展示多姿多彩的天津风貌。
据了解,除已出版的第一辑《津渡》外,“阅读天津”系列丛书还将持续策划出版,围绕天津历史文化、文学艺术、自然物产、人文旅游、文博非遗、风土民俗、科技创新、哏都百态等主题,依托现代纸书技术,融“读(纸质图书)、听(音视频)、玩(小游戏)、享(小程序)”于一体,面向海内外作家、学者“揭榜挂帅”,广征天津故事讲述人、传播者。
“系列丛书以分辑出版的形式,计划每辑10册,图文并茂,每册文字约4万字,插图约100张,并根据不同需求搭配衍生文创产品。我们目前已设计了4辑内容,计划5年出版10辑以上,以实现‘阅’尽天津的出版目标,使‘阅读天津’成为享誉全国并实现‘走出去’的津版图书品牌。”纪秀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