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旅游天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12月02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诗意地栖居

卓 慧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12月02日   第 12 版)

  海德格尔在审视德国古典浪漫派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人生在世,成绩斐然,却还依然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时,将其阐释为“每个人都要诗意地栖居”。何为“诗意”?芬芳的花园,青碧的草原,夜静春山空,独钓寒江雪,杨柳岸晓风拂月,小桥流水人家……?是,却又不尽然。

  正如美学家所说,生活中不缺乏美,缺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诗意”大抵也是如此——大家都在热切地眺望远方,期望从远方发现诗意,可通常,“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诗意”常就在身边,就在你不经意处。

  笔者最近不经意地经历了一次名副其实的“诗意地栖居”,这就是诗人李龙炳“诗意地栖居”生活。

  诗人李龙炳,我闻知其名有些年了,前不久参加活动,方亲睹真身、识得其人。一眼看去,在李龙炳身上看不出什么诗意:长相平常,衣着普通,陌生状态下他不多言、不多语,一经打开话匣,却又一板一眼、头头是道。他身为一个当过多年农民、现开着一家小酒坊的私营企业小老板,同时又曾是农村最基层的一村之长,这些好像与“诗意”相隔十万八千里。不过,细细打量,他鼻子上架着的那副眼镜所透露出的文气以及脸上的一丝羞涩,倒暴露出一种骨子里的诗人气质。

  农民诗人李龙炳,已种了经年的地,写了经年的诗。他经营的酒坊在龙王镇,这是一个几千人聚居的小镇,由村落发展而来。酒坊侧边是酒铺,五六平方米的样子,大大小小的玻璃瓶、陶瓷罐,盛着酒,安静,却也拥挤。掌柜的是诗人的老父亲,九十余岁,和善地与我们打着招呼。酒瓶里的酒,看上去清清亮亮。

  酒铺往里,是诗人一家居住的内院。院里种有枇杷、石榴、桃等农家常见的果树,还有几株梅花、几株桂花,好巧不巧,我最喜欢的花就是这两种。看见这些树枝叶蓬勃、无病无害的样子,我相信了诗人李龙炳的农民身份,相信他侍弄植物的能力,相信他在田间地头不会是花架子。虽然来得不是时候,但看着疏淡的枝叶,可以想见花开时的景象。伫立树下,闭上眼单是静静地想一想,就似有一缕缕幽淡的花香袭来,“中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也好,“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也罢,都让人心旌摇曳又安然惬意,妙极!

  然而不仅止于此。李龙炳不仅在自家的院子里营造诗意,还越过院墙,扩散开去,在他管辖的社区内,也在竭力营造诗意、诗境,似乎真正把作诗作为了建造生活的一种手法。西江河河堤上打造了一道百米长的现代诗歌长廊。镇上已举办了好几届“农民诗歌节”,在诗坛也已小有名气,据说每年都吸引国内不少诗人参加。

  李龙炳仿佛在努力让诗意渗进人们的日常。在社区的农家书屋,大量放置诗集,有的是有意采购的,有的则是诗友主动赠送的。让我意外的是,这里竟有两间近百平方米的大屋,不仅诗集有专门的空间,儿童书籍、儿童阅览也有专门的空间。这是不是诗人的一种贴心呢?这还没完。在一块生态农业体验区,社区还特意打造了一个萤火虫观览园。深秋向晚,跫鸣早消声。但在这个园子里,因有大棚保温,原本该绝迹的萤火虫,却在夜色掩映下,星星点点,熠熠闪光。

  这不妥妥的就是一种“诗意地栖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