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川之美,美在山水,美在村落。粮田、苗圃、果园交相辉映,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呈现出一幅宜居宜游、产业兴旺的喜人图景。十年间,通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5%,成功创建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区,入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沿着逶迤的山路蜿蜒向上,跨过一个垭口,走进双龙镇玉坪寨村川东红车厘子种植基地,数千株车厘子果树迎风而立。5月中旬,大面积采摘结束后,果园的维护工作一直在进行。果树下,村民刘传会正抓紧时间拔除杂草。“我已在园子里务工2年,除草、施肥、修枝、摘果。等产业发展起来了,我们的生活肯定会更好!”
“我们种植了红灯、美早、拉宾斯、俄罗斯8号等10余个品种,预计明年产量可达15万斤,2至3年后逐步满产达到70万斤左右,实现产值3000万元以上。”说起发展前景,基地业主唐华平脸上满是喜悦。
2016年以来,他和其他几位业主一道成立川东红车厘子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集体+农户+合作社”的模式,流转土地270亩,投入400万元,种下9000余株优质车厘子树苗。今年,基地车厘子首次规模挂果,8亩地产出1万多斤。尝鲜的市民蜂拥而至,游客入园采摘带来的收入就有十六七万元。沉寂的山村一下热闹起来,不少村民到基地门口销售水、方便面等,抢先享受发展红利。目前,基地已与北京、上海、成都、重庆等地水果经销商达成购销意向协议,玉坪寨车厘子的市场知名度和产品附加值大大提高。
十年来,通川区立足南北差异,坚定走好“城市近郊发展精致农业、偏远山区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实施路径,新发展特色精品示范基地39个,“一李两莓”等特色产业5.8万亩、茶叶2000余亩,“千口一品”茶叶品牌在四川第十届茶叶博览会斩获金奖;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园区补短提升及重点培育工程,全区全年接待游客950多万人次,综合经营性收入达1.15亿元,带动了1.5万余名贫困群众持续增收。为进一步做好产业振兴,通川区设立乡村振兴发展引导基金,累计支出乡村振兴领域资金7.1亿元。
乡村要振兴,人居环境是底色。沿着通川区北山镇铁佛村的村道前行,干净整洁的村道两侧立着白顶红杆、毛笔造型的路灯。道路两旁,古色古韵的农家院落整洁怡人。“村里以前多是土路,现在全是水泥路,都安上了LED灯,晚上和城里一样亮堂;我们都喝上了自来水;村里有四五处健身器材,可以边摆龙门阵边锻炼……”说起村里十年来的变化,铁佛村村民王重奎打开的话匣子根本关不住。
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抓“颜值”,还得抓“气质”。
通川不仅聚焦于将小家园变为小景园、小菜园,更着力改变村民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在东岳镇凤凰村龚家院子外,一幅写着村规民约的大展板格外显眼。今年以来,凤凰村创新基层治理方式,通过实行村规民约“积分制”,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新格局。
村容整、民风淳,才有乡村美。为切实提高乡村治理水平,通川区不断健全完善“一核三治”乡村治理模式,持续推广“乡贤议事厅”“党员金点子”等经验做法,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和农村“雪亮工程”建设,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综合调处”机制,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成效凸显。2021年以来,累计打造省市乡村治理示范镇3个、示范村8个。
谭家沟村以“百姓议事堂”等为载体,实行“六老六长”制,充分发挥退休老教师、老干部、老党员等“六老”乡贤作用,参与河长、路长、院长等“六长”工作,并设置5个议事堂,引导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齐心协力共建家园。“通过实行‘六老六长’制,做到小事不出院落,大事不出村落。”谭家沟村党支部书记王云勇说。
夕阳下,村民的欢歌笑语和着山溪一同流淌,流淌出一幅通川区奔小康的美丽图景。